假如不需要孩子帮自己养老,那生孩子的意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我认为生孩子最大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以及体验生活。养儿防老绝对不是生孩子最主要的目的,孩子不一定能靠得住,而且靠人不如靠自己。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事例来解释一下,为啥我会这么认为。

先说一下第一点,养儿并不是为了防老。这里的儿,泛指孩子,而不是儿子(现在的家庭普遍子女比较少)。因为父母曾经倾尽心血地培养自己的孩子,陪他们长大成人。因此在父母年老的时候,无论是出于道德还是出于法律,孩子都应该去赡养老人。而且有的老人是比较独立(经济,思想)的,并不需要子女帮自己养老。就比如说我的爷爷就没有指望爸爸或者姑姑他们给自己养老,而我的父母曾说过没有指望我给他们养老。子女会感恩父母,但同时父母也会心疼子女,只要自己的生活过得去,就会尽量少给子女添加“负担”。

把人生剩余的时间比做电量

第二点是生养孩子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句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对于子嗣还是比较看重的。有的人思想比较先进,比如说是丁克主义啥的。我有一个朋友也是丁克主义,但在将近40岁的时候还是迎来了一个孩子。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很无奈,但是家里老的要,没办法。生命终将会有衰老消逝的一天,但是有孩子的话,可以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一直延续下去。

生育让生命进入循环

第三点,生孩子,可以体验到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生完孩子之后自己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因为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需要买奶粉,还要各种各样的护理。生个病啥的,就得大出血一下,但孩子生了病又不能不看。然后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就要操劳他学业的问题。直到他考上大学,那么那些家长们可能才能真正的歇一歇。但后面又要考虑孩子的婚姻问题了,孩子结完婚之后,又考虑孙子……这样的人生虽然操劳了一些,但足够充实,也充满了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7

首先,生孩子本就不是为了给自己养老。
对于养儿防老的人来说,孩子就是一种养老工具。他们生孩子仅仅只是为了等自己老了以后,孩子可以帮自己养老。

生养孩子可不像生养猪、羊、牛、狗之类那么简单,养它们的目的要么是为了吃肉,要么是为了看家。如果以这种功利心态来看待生养孩子这件事,生养孩子只为了帮自己养老,那等到孩子长大以后,难免会带着功利心态来对待父母。

养育孩子有很多正向的反馈,比如可以有精神寄托,也可以让一家人变得更温馨、更热闹,但绝不是为了让孩子给自己养老。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说,等自己以后老了,可以去住养老院,绝不给子女增添负担。而且现在的人都有保险意识,基本上毕业就开始买保险,以后老了也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只要不是生大病,基本的生活是不成问题的,也不需要靠子女来养老。

其次,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孩子对父母的偏爱,或许这世界上除了孩子,再也没有人能给。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男生自从当了爸爸以后,好像长大了、懂事了。大多数的男性在尬成为父亲以后,会自觉扛起身上的担子,负起该有的责任,变得成熟起来。

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坚强。俗话说,为母则刚。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酸、苦楚和困难,但为了孩子也必须咬牙坚持下去。母亲们会变得比没有成为母亲之前更坚强、更从容。

就像之前分享过的一篇文章:

已成为妈妈的你,是否有想过「不生孩子的人生,我真的会过的更好吗?」你的答案会是什么?
成为妈妈后,会变得更好。

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成长。

其次,经济能力够强的人,更希望多生几个孩子。
你去看看那些富豪家庭,哪家不是生很多个子女的?越是有钱的人,越是希望自己的财产将来有人能够继承。

我们本地有一家超级有钱的富豪,当年穷的时候只生了一个女儿。现在很有钱了,天天念叨后悔没多生几个孩子,天天愁,这么多钱怎么办。(唉,有钱人的生活,无法想象。)

现在大家为什么不愿意生二胎、三胎,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问题。我们家也是一样,如果经济实力允许,我们还是很愿意再生孩子的。但真的很难。

另,经济能力强的人往往更加独立,更是不会指望靠孩子养老,反而会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让孩子过得更舒坦一些。

综上,生孩子的意义不是为了养老,而是为了更开心,多一个或者几个真正爱你的人

第2个回答  2022-08-17

养孩子的意义,早就不再是过去的“养儿防老”,而是传递爱、体会父子(母女)亲情,更为这个人类延续的必然。

过去的养儿,都为防老,所以好多人会一直要儿子,不生儿子绝不罢休,一些人对女孩还极尽歧视之能事。当然了,政策不允许也是没有办法,于是把所有压力转嫁到女儿身上,孩子们压力特别大。

如今我们这一代都是一孩儿,养老是没有指望过他们,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

我想首先是因为爱。我爱那个人,就想为他生一个孩子,一个凝聚我们血肉的孩子,他也是我们爱的见证。至于他最后有没有被我们培养成一个同样爱我们,像我们一样有教养的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们只记得生他(她)的初衷是因为爱她的爸爸或者妈妈。

生孩子的原因是想体会一份天伦之乐。养育孩子都知道辛苦,可是它也给我们带来快乐。辛苦一天回到家,看到孩子无邪的笑脸,一声“爸爸抱”,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这就是孩子带给我们的单纯的快乐,没有任何功利。包括老一代父母,也是需要这种济济一堂的、无与伦比的愉悦,没有任何幸福赶得上看到孩子的出生和长大。

生孩子的原因还因为我们人类唯有如此,才能在这个地球上永恒存在,声生不息。除却个人,这是个伟大的工程。我自己一样是人类发展链条中的一环。回到社会层面,我也希望培养个有用的人才给社会,我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份骄傲吧。当然啦,看个人能力,他如果能力一般,我不求他想,只有他成人就好,看着他幸福长大,结婚生子,我同样快乐。

第3个回答  2022-08-17

首先,生孩子本就不是为了给自己养老。
对于养儿防老的人来说,孩子就是一种养老工具。他们生孩子仅仅只是为了等自己老了以后,孩子可以帮自己养老。

生养孩子可不像生养猪、羊、牛、狗之类那么简单,养它们的目的要么是为了吃肉,要么是为了看家。如果以这种功利心态来看待生养孩子这件事,生养孩子只为了帮自己养老,那等到孩子长大以后,难免会带着功利心态来对待父母。

养育孩子有很多正向的反馈,比如可以有精神寄托,也可以让一家人变得更温馨、更热闹,但绝不是为了让孩子给自己养老。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说,等自己以后老了,可以去住养老院,绝不给子女增添负担。而且现在的人都有保险意识,基本上毕业就开始买保险,以后老了也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只要不是生大病,基本的生活是不成问题的,也不需要靠子女来养老。

其次,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孩子对父母的偏爱,或许这世界上除了孩子,再也没有人能给。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男生自从当了爸爸以后,好像长大了、懂事了。大多数的男性在尬成为父亲以后,会自觉扛起身上的担子,负起该有的责任,变得成熟起来。

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坚强。俗话说,为母则刚。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酸、苦楚和困难,但为了孩子也必须咬牙坚持下去。母亲们会变得比没有成为母亲之前更坚强、更从容。

就像之前分享过的一篇文章:

已成为妈妈的你,是否有想过「不生孩子的人生,我真的会过的更好吗?」你的答案会是什么?
成为妈妈后,会变得更好。

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成长。

其次,经济能力够强的人,更希望多生几个孩子。
你去看看那些富豪家庭,哪家不是生很多个子女的?越是有钱的人,越是希望自己的财产将来有人能够继承。

我们本地有一家超级有钱的富豪,当年穷的时候只生了一个女儿。现在很有钱了,天天念叨后悔没多生几个孩子,天天愁,这么多钱怎么办。(唉,有钱人的生活,无法想象。)

现在大家为什么不愿意生二胎、三胎,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问题。我们家也是一样,如果经济实力允许,我们还是很愿意再生孩子的。但真的很难。

另,经济能力强的人往往更加独立,更是不会指望靠孩子养老,反而会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让孩子过得更舒坦一些。

综上,生孩子的意义不是为了养老,而是为了更开心,多一个或者几个真正爱你的人

第4个回答  2022-08-16

那这句话翻译过来是不是就是“生孩子是为了养老”,所以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在我看来,孩子只是人生的一段缘分,是你作为生物体生命的延续,但是你来这个世界绝对不是因为晚年老了,让孩子去负担你的人生。孩子可以作为你养老的一种途径,但他绝对不是你生孩子的目的。

本人已婚,所以对人生还是有一些感触的,在此薄言几句表达一下自己的思想。

养儿防老的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风云变幻,深入人心,这种观念来自于我们的封建社会。养儿防老,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养育儿子;防备年老时无人照顾。出自: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家里家丁兴旺就意味着老了能够有所托付。

同时因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传统孝道思想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养儿防老”这种观念也在中国数千年的传承中一直延续着,而且观念越来越深,刻在了骨子里。

但是在现代这个社会,生产力已经大大提高,物质生活也变得充足。最重要养儿防老的观念,人们开始了自我价值的反思,婚姻和生育变得不再那么占据主要地位,例如像北上广高度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现象。我们不再停留于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思想。我们希望达到另一种境界的高峰,那就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而且这种观念的倾向,更类似于国外的思想,例如美国人。他们对待孩子的看法是孩子并非家庭和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未来的社会公民。他们只是赋予了孩子生命,除了这层血缘外,美国人认为他们只是替上帝照顾孩子到成年,到了相应的年纪,孩子就变成了独立的个体。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弱。

而我们在这个高度运转的时代,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也是层出不穷,类似像北上广低区所出现的情况,我倒觉得不足为奇,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如果你和孩子之间的纽带就仅限于他将来给你养老,那这样的关系我到认为是一种交易的存在。

记得电视剧《天道》里面就探讨过养儿防老的话题,我记忆特别深。丁元英的父亲因为重病住院,病已经到了无力回天的境地,医生说丁父及时活着也是要靠呼吸机生存。丁元英在看了父亲那绝望又痛苦的眼神后,已经明白了父亲的深意。直接问出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问题:我要怎样做才让我父亲死。(因为他不想看到父亲受折磨。)

我估计每一人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大逆不道的儿女,太伤父母心了。丁母也指着丁元英的鼻子骂道:都说养儿防老,我们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大,就落得这么个下场吗?生儿育女还有什么用?

而丁元英的回答是:如果您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您自己,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我当时听了这句话简直振聋发聩,那种思想上的震撼,彻底颠覆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孩子和养老的关系。

说这个就是想要表达,在我看来,给自己养老和生孩子没有任何关系!


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他自己的目的,你赋予了他生命,不代表你要绝对的占有他。甚至摆控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