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遥远的救世主》

这是一本渗透着人性、经济学、世界观、佛法,儒道释综合性较强的小说。作者对人性的洞悉、对佛法的见地、对文化属性的阐释,对市场经济的把握,对客观规律的理解。无一步显现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

1:芮小丹: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肖亚文:每个人的立场、观念、心态和思维模式都不一样,获取的信息量和解读信息的方式也不一样。

例:丁元英为芮小丹在贫困县里的贫困村:王庙村里书写神话。由三个音乐发烧友和欧阳雪组成的股东成立了一间《格律诗音响公司》。当公司运转过程中乐圣公司起诉格律诗,叶晓明、冯世杰、刘冰等人同欧阳雪去乐圣公司谈判。结果不如意,叶晓明等人找欧阳雪退股。肖亚文在乐圣公司诉讼格律诗期间入股格律诗,最后格律诗胜诉。由此可见风险不等于危险,风险与机遇并存。人是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2.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凡遇到点事儿就想去依靠别人,想去找救世主。别人能帮得了你一时却帮不了你一世。依靠别人是无法成长、无法强大起来的,不要将自己的将来依附在任何人身上。当你想找救世主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没救了。谁是救世主?你是你自己的救世主。也只有你自己伸手把自己从深渊中拉起来。咱们翻开历史看看,你从哪一行哪一页能找到救世主的记录?没有,从来没有,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

3.思维不在一个层次,认知不对等的人是无法对话的。

丁元英第一次无法对话的人是:詹妮。詹妮不明白为什么丁元英要结束掉躺着也能到盆满钵满的私募基金。用德国人的资金去收割中国股市。丁元英是中国人,对于这种做法他无法做到心安理得。文化不一样、价值观也不一样是无法进行对话的。

丁元英第二次无法对话的人是他的妹妹:丁秋红。丁元英走进阳光酒店,看到妹妹和妹夫难得来北京一趟便让他们多住几天,妹妹说多住一天就是1000元,谁出的钱都是钱。而后又说了句带杀伤力的话:给你说话,你累,我们也累。丁秋红让丁元英说服父亲改造茶馆的事儿。丁元英说:“我也不同意,这也不是因为茶馆的产权是老爹的。你把茶馆的门槛垒得太高了,家长里短的茶客喝不起了,茶馆的市井味儿就没了。老人有个事儿忙叨着,充实、乐和,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消费。”

就算是亲人,认知不对等,也是无法对话的。多说反而会倍受煎熬。

丁元英第三次无法对话的人是:开馄饨摊的老板娘。丁元英买馄饨的时候已经给过钱了,吃完准备离开吗,摊主拦住丁元英让丁元英给钱,他知道自己给过钱了,但还是拿出1块钱给老板娘。丁元英知道这种计较没有任何意义,而是默默拿出钱给老板娘,自己赶紧离开去做别的事情,在争吵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生活中也是一样,不要过多地与烂人烂事纠缠,反而耽误自己,消耗自己。

书中经典语录:

1: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荡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3: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称为“秘籍”,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5:“这就是圆润事故,不显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行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条缝,也就离塌陷不远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