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传的“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这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的意思是,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进入初伏,冬至过后第一个壬日进入一九。至于庚日和壬日,这些都是古代历法中的天干地支纪时的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夏至三庚,是指夏至后的庚申,庚午,庚辰三日,而庚辰日就是第三庚,就是数伏的开始。冬至逢壬,就是冬至后第一个有“壬”的日子,如壬戌日就是冬至逢壬日,也就是数九的开始。

我们的祖先智慧聪明。即那时祖先就知道冬季气温低,对湿度变化影响不大,致使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数九从冬至开始。而夏天由于气温高,对空气湿度影响就格外明显,致使湿度对人体感觉温度不可忽略。而春季的干燥空气,即使是到了夏至,也余威未减,致使夏至空气依然比较干燥,适合人体表面散发热量,所以人体感觉温度并不是最高。但是到了小暑、大暑之间,湿空气就会来势汹汹,人体感觉温度就会直线上升,甚至汗流浃背,所以数伏不是从夏至开始。三伏天的开始,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计算的;而数九天的开始,则是从冬至的当天开始计算的。因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落在公历上并不一致,所以三伏天每年的日子都不一样,而三九天的日子则是固定的。

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则是不固定的,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的话,中伏就是20天。

三伏天的计算不仅仅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还取决于干支纪年。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学习的,年轻人不应该丢弃掉,而是要继续传承下去。对此大家怎样看待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9

说的是冬至和夏至这两个节令作为节点的关系。夏至三庚入伏是指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初伏。冬至逢壬数九是指每年冬至以后第一个壬日开始就是一九的第一天。

冬至逢壬数九,夏至三庚入伏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实施的干支纪法为背景条件下,从事物质生产过程中,不断对自然界的观察、总结的经验积累,也是人们在综合掌握24节气中对全年的最冷和最热时段高度的规律性总结。

冬至逢壬数九和夏至三庚入伏恰到好处地总结反映出一年中处在最冷和最热两个阶段——即冬至和夏至这两个节令作为节点的关系。

根据天干纪日法,冬至逢壬数九是指每年冬至以后第一个壬日开始就是一九的第一天,并不是从冬至当天或次日开始算起的。

我国古代的年份、月份、日期、时间都以天干地支的组合排序进行记载的,比如2012年12月21日就是农历壬辰年壬子月丙辰日,所以从这一天开始后面的第一个壬日才是一九的第一天,也就是2012年12月27日是壬戌日。

同样,根据天干纪日法,夏至三庚入伏是指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初伏。如2012年夏至为癸丑日,2012年6月28日为第一庚(庚申日);第二个庚日为2012年7月8日的庚午日;第三个庚日2012年7月18日的庚辰日;也就是从第三个庚日(庚辰日)开始数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0
意思是,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进入初伏,冬至过后第一个壬日进入一九。
第3个回答  2019-09-10
我国夏季有三伏天,冬季有九寒,夏至过后三个庚日进入伏天,冬至过后第一个壬日进入初寒。
第4个回答  2019-09-10
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冬至逢壬以后就是好几个九,越来越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