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舞蹈家李可及和他的舞蹈作品是什么?

如题所述

唐代舞蹈家李可及,唐懿宗时(859—873年)为宫廷伶官,擅演 参军戏,通音律,善编演舞蹈。编有大型舞蹈《叹百年队》《菩萨蛮舞》。《叹百年队》,又称《叹百年》《叹百年队舞》等,是唐代大型女子 群舞。咸通十一年(870年),同昌公主病死,为悼念同昌公主,由李 可及创作。苏鄂《杜阳杂编》记载:“李可及进《叹百年》曲,声词怨感,听之莫不泪下。又教数千人作叹百年队。”并取出皇宫内库的珠 宝,做成各种首饰,舞者数百人,都是盛装打扮。又用宽大的绸子八百匹,画上鱼龙花纹,铺在地上,作为布景。舞者像是在水上飘舞一样。她们边唱边舞,舞完一曲《叹百年》,珠翠满地,场面华奢哀婉动人。另一方面说明《叹百年》虽是个悼念亡人的舞蹈,情调忧伤, 动作徐缓,但其中必有节奏较快,情绪激动和动作繁复的舞段。不然,舞蹈的饰品也不会洒落一地的。同昌公主死后,宠爱她的唐懿宗下令让同昌公主的奶妈和伺候 她的宫女殉葬,遭到朝臣的反对懿宗不听,反而惩罚这些朝臣,有的竟因此丧命,引起朝野很大不满。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叹 百年队》尽管形式豪华,场面庞大,又怎能掩盖这场悲剧。史书中关于这个舞蹈的记载确也不少,但人民都不曾把它继承传授下来,这是很自然的。公元873年,懿宗死。同年僖宗即位后,批准了宰相崔彦昭的 奏请,将李可及发配到岭表(今广东一带)而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5

有人评价说李可及的《叹百年》内容不足取,但它的出现,标志了高度发展的唐代舞蹈,可以充分表现多种 不同的情感,并能编排非常感人的大型队舞。《菩萨蛮舞》,又称《四方菩萨蛮舞》《菩萨蛮队舞》等,由李可及改编。为什么说是改编?因为早在记述开元、天宝年间(713—756 年)乐部杂事的《教坊记》中所列各种曲名中已有《菩萨蛮》名目。 虽然我们难以断定《菩萨蛮》在当时是不是舞曲,但同类曲目中有 许多乐曲是舞曲,如《大定乐》《破阵乐》《团乱旋》《苏合香》《太平乐》《兰陵王》《剑器子》《狮子》《何满子》,等等。因此,《菩萨蛮》也 可能是舞曲名。如果真是这样,在李可及编演《菩萨蛮》的一百多年以前,可能已经有这个乐舞了。宣宗大中初年(847—851年)女蛮国入贡,送来了双龙犀和美丽的五彩锦等礼品。女蛮国人,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金冠,身上挂 配许多璎珞饰品。这个民族的装饰打扮有点像菩萨的样子,所以人们叫他们“菩萨蛮”。既然称《菩萨蛮舞》,说明这个民族有扮成菩 萨形象的舞蹈。如今天的《敦煌彩塑》《飞天》等舞蹈一样,唐代的 《菩萨蛮舞》,大概就是这类舞蹈。由于这个舞蹈的流行,许多文人 根据这个曲调填写了不少新词。还有女蛮国入贡时,送来的油绫、 鱼油锦,不但花纹绮丽,而且水浸不透,优者为此也作了《女王国》 曲音调宛畅,传于乐部”。至于唐代的女蛮国是现今什么地方, 不能确知。

第2个回答  2017-11-15

唐懿宗时为宫廷伶官。擅演参军戏。通音律,能啭喉唱新声曲,音辞曲折,称为“拍弹”,流行民间。编有大型舞蹈节目《叹百年队舞》(教数百人盛饰珠翠而舞,以悼念同昌公主)、《菩萨蛮队舞》等(见旧唐书、唐苏鄂杜阳杂编)。 咸通十一年(870),同昌公主死,李可及编大型宫廷女子队舞(叹百年)以悼念,数百人表演(一说数千人),舞蹈布景、服饰极为奢华,地上铺800匹画着鱼龙纹的绸子,舞者盛装,舞蹈结束时,地上珠翠可扫。舞蹈音乐哀婉动人,据《杜阳杂编》记载:舞曲“声词悲切,听之莫不泪下”。他还根据西南少数民族乐舞编了大型宫廷女子队舞《四方菩萨蛮》(亦作《菩萨蛮舞》),在宫中和安国寺演出。李可及得宠于懿宗,僖宗立,被发配到岭表病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