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胃口差,可“扎四缝”捏背脊吗?

如题所述

(1)扎四缝治好孩子厌食症。

两岁半的丫丫开春后胃口一直不好,刚开始妈妈以为春天气候多变,过阵子就没事了。没想到两个多月内,孩子足足掉了七八斤肉。奶奶看着原来的小胖墩都快瘦成干干瘪瘪的芦材棒,可经常追着她喂不下一口饭,心里直着急。瘦也还罢了,孩子明显没精神,也不如以前活泼好动。在医院营养科,医生说孩子营养吸收有障碍,但吃了些药仍不见好转。奶奶觉得丫丫肚子里可能长蛔虫,她想起中医院有“挑疳积”的,就把孩子带过去试试。

中医师在丫丫双手指关节中点 8个被称作“四缝穴”的点上扎了几下,挤出不少黄水和小血珠,看得妈妈和奶奶直心疼,但随后一个星期,丫丫的胃口果然好些了。两个星期后又去扎了一次手指,挤出的黄水很少,医生说疳积症状已不明显,不用再扎了。妈妈心里嘀咕:扎了手指也没见打下蛔虫,真能有用吗?她将信将疑。但一个月来孩子吃饭香,体重增加了,脸色也逐渐红润了。

(2)蛔虫病不等同于疳积。

民间经常将驱蛔虫跟“挑疳积”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丫丫不是肚里长蛔虫,而是患了疳积症。中医所讲的疳积主要是由于过食肥甘厚腻的东西伤害到肠胃,久而形成积滞,造成营养吸收障碍,进而影响到正常生长发育,一般通过传统的“扎四缝”法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孩子肚子里长蛔虫,也会出现干瘦、乏力等类似疳积的营养不良症状,虽然“扎四缝”也能缓解其症状,但不能促排蛔虫。若确诊孩子肚子里长蛔虫,还是通过吃药打虫更可靠。

(3)扎四缝捏背脊可促消化治疳积。

以前疳积的小孩多皮肤干瘪、四肢瘦小,有不少非但不厌食,反而是胃口很大,每餐吃很多,肚子鼓鼓的,但常拉肚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上述的症状已较少见,而过食高蛋白、高糖等食品使孩子营养失调,进而出现两眼无神、面色发黄、乏力少动的症状却更多见了。这类孩子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旺克脾,烦躁易怒,睡眠不宁或有动作异常,在治疗上应以消积健脾疏肝为主。除了通过药食治疗,利用传统的扎四缝和捏背脊疗法效果也不错。

①扎四缝:刺激手指经络。扎四缝是分别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接近掌心的指关节中点共8 个“四缝穴”,因这四个穴位上分别有不同的经络通过,这些经络又与五脏六腑相接,通过适当地刺激它们,不仅能治疳积,还可起到调整其他脏腑功能,治疗小儿多动、遗尿等多种作用。如:食指有大肠经经过,这一经络与消化功能有关,扎该穴对治疳积帮助最大;中指有心包经经过,扎该穴可泻“心火”,助治烦躁哭闹、睡眠不宁等热症;无名指有少阳三焦经经过,与肝、胆关系密切,扎该穴可降肝火,治疗孩子因肝火旺引起的多动旺;小指有心经和小肠经经过,与心、肾、子宫、睾丸等器管联系密切,扎该穴可治遗尿。有疳积症时,扎完食指四缝穴,挤出来的是黄色的黏液,严重的甚至可挤出有油珠的黏液 ,正是这些脂肪的沉积堵塞了经络,影响到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通过扎四缝,能使孩子的唾液淀粉酶分泌增加,而且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的分泌也相应增加,正是这些消化酶的增加,有助于小儿消化功能的改善,从而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注意事项:扎四缝消毒要严格,对取穴和进针的深浅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不要在家里或资质不良的诊所扎,以免出意外。以往就曾出现过不懂操作要领的黑诊所用针给孩子使劲“挑”,把手指的肌纤维挑断了。其实用针扎就有刺激效果,根本无须盲目挑;挤出黄色黏液后,最好隔一周扎一次,一般一个疗程连扎 3次;扎完手指不能马上碰水,并注意保洁,以免引起针口感染;有发烧症状或是平素体弱易晕针的小儿不宜进行这种治疗;不吃鹅、鸭、芋、笋及海鲜等发物,以防感染。

(2)捏脊:刺激督脉和膀胱经。捏背脊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另一种古老而实用的疗法。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经脉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捏脊疗法就是通过疏通这两条经脉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的目的,临床上也常用来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呕吐、便秘、咳喘等症。这种疗法简便易行,痛苦小,见效快,且易学易懂易操作,有心的家长学会后,在家里就可常给宝宝做。

保健,经专人教导后,在家里也可以操作。

教你一招:怎样给宝宝捏脊

首先让宝宝俯卧或侧卧在床上,背部保持平正,肌肉尽量放松;家长站在宝宝身体一侧,双手食指半屈,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用食指中节靠拇指侧面抵住宝宝椎骨,双手大拇指与向上捏起宝宝背部正中脊椎两侧的皮肤交替自下向上捻动,一直推到颈后与肩平的大椎穴,一次捏五六遍。一般每天捏一次,7~10天为一个疗程。

在捏脊的过程中,还可适当用力拎起孩子的肌肤,称为“提法”,每捏三五次提一下,可增加对相应穴位的刺激量。提和捏的力度应以孩子皮肤微红为宜,不可过度。

注意事项:此法适用于半岁至六七岁的婴幼儿,因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力度掌握不好易损皮肤;太大的孩子背肌厚,提捏难到位,疗效不佳;一般在早上起床前或晚上临睡前进行效果较好,或是在饭后 2小时后再进行;每次捏的时间不宜长,3~ 5分钟即可;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要选修整指甲,且手要够暖,手法要轻快,用力和速度要均匀;背脊皮肤有破损,或者患有疖肿、皮肤病及高烧时要暂停,有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的小儿不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