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习俗?

如题所述

说起北京春节的习俗,不妨看看老北京的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首民谣就详细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限于篇幅有限,我就选取扫房子、做豆腐这4个习俗详细介绍一下吧,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


1、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如今在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2、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俗语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是为什么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类不错的选择,在过去,穷苦的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豆腐是介于肉与蔬菜之间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类。当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义。中文“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3、腊月二十六:去割肉

农历腊月二十六,是过年期间置办年货的重要日子,在旧社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高,往往一年到头饭桌上也难见几次荤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舍得吃上一回肉,所以老百姓把为过年准备的肉,称为“年肉”。一直到今天,在中国各地乡村,很多地方在这一天都有大集,百姓在这一天要赶集,购买年后走亲戚的礼品,过年的鞭炮、烟、酒、鱼、肉等等都需要在这一天去置办。民间谚语管这一天叫:“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4、腊月二十七:宰年鸡

到了腊月二十七,春节的脚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们仿佛都听见了除夕的钟声。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在昨天吃过了美味的炖大肉以后,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鸡”。民谣中“腊月二十七,宰年鸡”,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鸡”意味着“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还有,过去家家户户都养着鸡,平日里是舍不得吃的,一直养着,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舍得吃。于是在腊月二十七的时候,人们会选择家里“强壮矫健”的公鸡宰杀拔毛,处理干净,整只鸡剁成小块保存起来。为啥要保存呢?因为腊月二十七所杀的鸡并不是在当天吃的,而是要留到除夕的时候,与家人一起吃。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在评论区里留言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7
北京地区春节习俗很多。
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6
腊月初八 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二十二 孩子们买杂拌,爆竹,玩意,大人们准备年货腊月二十三 放鞭炮,吃麦芽糖,江米糖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准备年货 做大扫除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守岁正月初一 男人们到亲戚家,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店铺关门正月初六 店铺开张,伙计们轮流逛庙会、天桥、听戏元宵 张灯结彩,放花炮,看花灯,吃元宵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09

京味马聆曙-北京大百科-老北京春节习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