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如题所述

8.1.1 资源/储量分类依据是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工作结果确定的经济意义。

8.1.2 地质可靠程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8.1.2.1 预测的:是对矿产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有一定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2.2 推断的:是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2.3 控制的:是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2.4 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3 经济意义:是可行性评价的结果。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四种。

8.1.3.1 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企业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

8.1.3.2 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企业内部收益率大于零而低于行业基准收益率,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能变成经济的。

8.1.3.3 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企业内部收益率小于零,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成经济的。

8.1.3.4 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