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中关于按照强度进行计量的规范及出处

如题所述

长期以来,我国混凝土按抗压强度分级,并采用“标号”表征。1987年GBJ107-87标准改以“强度等级”表达。DL/T5057-19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82-1998《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DL5108-199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等,均以“强度等级”表达,因而新标准也以“强度等级”表达以便统一称谓。水工混凝土除要满足设计强度等级指标外,还要满足抗渗、抗冻和极限拉伸值指标。不少大型水电站工程中重要部位混凝土,常以表示混凝土耐久性的抗冻融指标或极限拉伸值指标为主要控制性指标。
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比如混凝土强度试验值)离散程度最常用的一种量化形式,是表示精密确的最要指标。由于检测方法总是有误差的,所以检测值并不是其真实值。但是真实值是多少,不得而知。为了保证每批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量化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必须引入评价试验离散度的概念。

虽然样本的真实值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是每个样本总是会有一个真实值的,不管它究竟是多少。可以想象,一个好的检测方法,基检测值应该很紧密的分散在真实值周围。如何不紧密,那距真实值的就会大,准确性当然也就不好了,不可能想象离散度大的方法,会测出准确的结果。因此,离散度是评价方法的好坏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指标。

标准差就是衡量离散度的常用指标之一,标准差是方差开方后的结果(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假设这组数据的平均值是m

标准差=sqrt{[(x1-m)^2+(x2-m)^2+...+(xn-m)^2]/(n-1)}
其中sqrt是开平方的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