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观察力的原则是什么?

如题所述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习惯是经过不断重复而形成的熟练且巩固的自动化行动。从小加强训练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就可以使其得到巩固。孩子应该养成以下的观察习惯。

较强的观察意识

孩子接触到新鲜事物后,有很强的观察意识,不用成人提示就知道该看什么,怎样去看。这种素养是长期训练而成的,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或发现一些新奇的现象,家长就要提示孩子:“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敏锐的观察能力。

熟稔的观察技巧

孩子在观察时能熟练地、自觉地运用观察方法,不是东看看西看看,而是很有秩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此时孩子在观察一些简单事物时已显得比较成熟,再不像很小的孩子不知如何“用眼”了。他已经能将视线按照一定方向有规律地移动了。

很强的主动性

观察应该是主动的,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孩子在观察中应该自觉地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积极地通过多种感知渠道获得信息。孩子各种感觉器官已经发育成熟,他们已经能够主动运用各种器官去观察事物了。

家长可以用以上三个方面测查孩子,看看他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如果有哪些欠缺的方面,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予加强,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这就要求家长多观察孩子并做些记录了。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说,进行观察时要告诉孩子观察些什么。观察的目标越具体明确,观察效果越好;漫无目的地观察容易受到与观察无关的刺激物所干扰。究竟怎样才算是观察目标明确?什么是漫无目的地进行观察呢?下面的观察活动有助你辨别出两者之间的分别。

观察的对象要有吸引力

如果要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激发起他们积极去观察某些事物的愿望,就必须使其所观察的事物本身具有吸引力,从而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孩子就会怀着兴趣进行观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考虑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如果让孩子观察的事物过于简单或者是他们已经十分熟悉的,他们会觉得厌倦,提不起兴趣去观察;相反,如果所观察的事物过于复杂、难度太大、与孩子以前的经验距离太远,他们会因得不到成功感而减低观察的兴趣,甚至加以回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