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观后感500字内

最好有题记。谢谢

前几天,我观看了纪念建党90周年影片《建党伟业》,深受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影片通过描述近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历程,叙述了自虎门销烟开始,为了解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以自己的方式为救国强国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维新变法”,“洋务运动”等,立足于清王朝统治的变革失败了,证明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已经腐朽;太平天国立足于地主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变革,在内部封建势力和外部列强的绞杀下失败了,证明了农民起义的先天不足无法挽救中国,中国没有条件建立一个可以实现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社会体系,顽固的封建势力不允许,西方的列强也不会坐视中国的发展;立足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辛亥革命。被袁世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也证明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资本主义也是行不通的,中国的革命陷入了困惑。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深陷苦难的中国送来了希望――“要改变中国,只能进行庶民的革命,取得庶民胜利,才能就中国”。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张国焘、周恩来等人认识到,只有发动农民和劳工起来斗争,夺取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权利,才能够正正的解救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学生中、在农民中、在劳工中得到普遍的宣扬和认可,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革命的人士认识到,北洋政府不能够救中国,国民党也无法挽救中国于水深火热,必须成立庶民自己的政党,自己的布尔什维克,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人士齐聚上海,筹备并成立中国自己的布尔什维克政党。
当国际歌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响起的时候,中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苦难终于孕育出了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回顾先烈们为了救祖国于苦难之中,为驱逐列强,抛头颅、洒热血,自虎门销烟始,历经80多年的探索、牺牲,救国愿望冲破顽固封建势力的阻挠、摆脱资本主义革命的束缚,迎来了崭新的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是祖国的选择,也是全国劳动人民的选择,是唯一能够将中国带出苦难,带向光明的政党。
   通过观看影片,我们更加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也深刻感受到社会的变革,首先是思想的变革,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只有不断的变革和创新,解放思想,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4
建党伟业观后感1:

  《建党伟业》我觉得拍得非常不错,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起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几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如毛泽东、孙中山、胡适、袁世凯-----等等,都是可以单独写一部电影了,要把如此众多的人和事,在短短二个小时内说清楚,其实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剧中人物形象丰满的不多,但历史事件述说着非常清楚,观看时随得剧情的起伏,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编剧的功力确实不凡,演员的演出也十分精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从辛亥革命一直到五四运动中的大事说得非常清楚,不少人物都写着有声有色,比如,发哥演着袁世凯痛骂日本人,霸气十足,一个枭雄的形象让发哥演活了,为了当皇帝,出卖国家主权,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再比如,刘德华演着蔡锷将军,火车站与小风仙挥泪相别,与孙中山相谈时的吐血,抱病上战场的沉着,很好地再现了一代儒将以身许国的悲壮;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以及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苦苦寻求救国之路的历程,是《建党伟业》浓墨刻画的另一条主线,刘烨演着毛泽东确实不错,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演着青年毛泽东初到北大,颇有乡下人进城的感觉,他听胡适讲课时与胡适的对话,蛮有意思,与杨开慧的爱情平淡之中见深情,刘烨的演技真是牛!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探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适、辜鸿铭等国学大师为首的保守思想的辩论和冲突,是《建党伟业》写着很精彩的第三条主线,冯远征演出了陈独秀特有的领袖魅力,看完《建党伟业》,你会觉得,没有陈独秀,可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这样顺利。  
  《建党伟业》的画面也很注意视觉效果,让人目不暇接,我最喜欢南湖上周迅演着王会悟撑得一把伞,坐在嘉兴南湖的船头,烟云笼罩的湖上,古色古香的木船,船头美丽的女子曼妙的身姿,构成了一幅美仑美奂的美景,真是美极了。  
  《建党伟业》真精彩!
  
建党伟业观后感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影片《建党伟业》是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看《建党伟业》,除了演员明星阵容的强大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心灵的冲击。电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演员陈道明在剧中沉痛的话,告诉了人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第2个回答  2011-08-27
看《建党伟业》有感
  闭上眼睛,浮现的都是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画面。
  是啊,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国大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有无限的自由,可这些自由是谁赢取的呢,是党。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美好的时代下,不用呼吸战火弥漫的空气,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需要担忧吃了上顿没下顿,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需要担虑半夜敌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中国已经从落后走向繁荣。
  就从食物上来说,以前人们只要能吃饱就很满足了,不像现在都讲究营养平衡。以前人们衣服只求穿暖,现在只有时尚才是“真理”。90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建国大业》里解放上海,解放军累了,没有占民宅,整体睡在马路上。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百姓最亲的亲人——中国解放军。当毛主席在天安广场向人民宣告共产党的胜利时,同时也预示了中国人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王朝,我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是由无数共产党用鲜血换来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靠的就是党。所以让我们张开翅膀,向广阔天空飞去,为未来打拼,为祖国争光!!!
第3个回答  2011-08-28
前几天,我观看了纪念建党90周年影片《建党伟业》,深受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影片通过描述近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历程,叙述了自虎门销烟开始,为了解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以自己的方式为救国强国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维新变法”,“洋务运动”等,立足于清王朝统治的变革失败了,证明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已经腐朽;太平天国立足于地主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变革,在内部封建势力和外部列强的绞杀下失败了,证明了农民起义的先天不足无法挽救中国,中国没有条件建立一个可以实现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社会体系,顽固的封建势力不允许,西方的列强也不会坐视中国的发展;立足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辛亥革命。被袁世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也证明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资本主义也是行不通的,中国的革命陷入了困惑。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深陷苦难的中国送来了希望――“要改变中国,只能进行庶民的革命,取得庶民胜利,才能就中国”。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张国焘、周恩来等人认识到,只有发动农民和劳工起来斗争,夺取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权利,才能够正正的解救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学生中、在农民中、在劳工中得到普遍的宣扬和认可,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革命的人士认识到,北洋政府不能够救中国,国民党也无法挽救中国于水深火热,必须成立庶民自己的政党,自己的布尔什维克,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人士齐聚上海,筹备并成立中国自己的布尔什维克政党。
当国际歌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响起的时候,中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苦难终于孕育出了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回顾先烈们为了救祖国于苦难之中,为驱逐列强,抛头颅、洒热血,自虎门销烟始,历经80多年的探索、牺牲,救国愿望冲破顽固封建势力的阻挠、摆脱资本主义革命的束缚,迎来了崭新的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是祖国的选择,也是全国劳动人民的选择,是唯一能够将中国带出苦难,带向光明的政党。
   通过观看影片,我们更加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也深刻感受到社会的变革,首先是思想的变革,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只有不断的变革和创新,解放思想,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第4个回答  2011-08-30
影片《建党伟业》是一部重现辛亥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这十余年时间里面发生的偶然或者必然之历史事件的恢宏巨制电影作品,同样也是一部绝对官方政治色彩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文献纪录片。它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和修饰,客观、真实就好。

  影片《建党伟业》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之桥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片尾代表们在红船上开完会以后站起来合唱着《国际歌》时,大家的眼睛都是噙满着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炯炯眼神!还有就是刘德华饰演的蔡锷在火车站告别小凤仙时的那句“七尺男儿”的经典对白。

  影片《建党伟业》里面着重渲染了一下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情感故事。我以为,这也是出于对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崇敬和仰望之情使然。两人简单结婚,当晚并肩坐在床头有些经典的对白。历史证明,杨开慧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120分钟时长的历史大片,我区区百余字还不能囊括和表述。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走进影院去细心品味和重温那段历史,使我们不断前进的步伐变得更加坚定和铿锵有力!

能给分吗

参考资料:别人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