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磨耗型车辙、压密型车辙、失稳型车辙和结构型车辙。
磨耗型车辙是由于轮胎磨损路面表面形成的,车辙深度一般在5mm以内,通常属于正常现象,除非路面摩擦系数下降到无法满足运营标准,一般不需特别处理。
压密型车辙是由重载车轮反复碾压作用下路面面层的压密形变造成的,呈“V”字形,深度一般为5-20mm。这类车辙在正常道路上对行车安全影响不大,但对于桥梁铺装路面层,尤其是跨海长桥和北方的桥梁,这类车辙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是维修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失稳型车辙是由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或车辆超载引起,这类车辙有明显的隆起现象,整个车辙呈“W”形,深度达20-50mm,严重的可达80-100mm。这类车辙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结构型车辙主要是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严导致的,这类车辙横向分布较宽,两侧没有明显的隆起现象,横断面成U形(凹形),常伴有裂缝,并且在短期内还会发展。
压密型车辙的治理采用就地热再生工艺,通过添加新沥青混合料,恢复路面横截面形状和行驶要求。失稳型车辙则通过“两利用两粘结”的方法,即充分利用沥青参数变化、路面重超载车的压实功、层间集料嵌挤形成热黏结以及周边接缝热黏结,提高抗剪强度和防水渗入。
结构型车辙的治理方法是对道路的结构层进行彻底维修施工、加固,以保证恢复道路结构层的承载能力和质量。
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实现原路面材料100%就地再生利用的前提下,可通过施工提高原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延缓车辙复发的速率,大幅度减小车辙发展的深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