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是谁?还活跃在教育界的先生们?不知有哪几人?

如题所述

  李希贵
  李希贵 时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等专著;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二十多万字;先后参与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等项工作。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号。
  现著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教育界反响强烈;最近出版《学生第二》。
  当人们与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接触时,很难不被他的个性所吸引。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矛盾结合体:神色严峻,却常常妙语连篇;语速缓慢、行事冷静,却对教育改革热情如火、雷厉风行。
  从25年前进入教育界至今,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李希贵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做语文老师,李希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做校长,李希贵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做局长,李希贵通过体制改革,把权利放给校长;又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校长进行动态管理。

  董奇
  1961年9月出生,男,汉族,重庆市人,心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负责财经、发展筹资、教师教育、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分管财经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汉语国际推广部。

  一、教育从业经历:
  1978.09-1982.06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学生
  1982.09-1985.06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研究生
  1985.09-2002.04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工作
  (后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其间:1985.09-1988.06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1986.12-1988.04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进修
  1988.09-1999.1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所长
  1991.11-1995.08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
  1994.09-1996.02 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研究员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心理学家
  1995.09-2002.0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副院长
  1997.09-2002.04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
  1999.09-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其间:2001.09-2005.04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科学与学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04-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2.04-2004.0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
  2004.01-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所长
  兼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现任《心理发展与教育》学术杂志副主编。1994年—1996年被聘为美国行为科学学报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客座研究员、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访问学心理专家。现为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执委会顾问。

  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育、心理健康与教育、脑功能与心理发展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三、部分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美国McArthur基金会项目等。

  四、部分专著:
  出版《自我监控与智力》、《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等专著五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科学研究报告和论文一百余篇。

  五、部分荣誉:
  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科研一等奖、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等奖项;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做出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获得者、北京“五四”奖章获得者;被聘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成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