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文中的赶集的本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赶集本义是:在定期聚集的地方买东西。

赶集,一种民间风俗,南方称作“赶场”、“赶山”、“趁墟”。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

主要指在曾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或地区遗留下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又称市集。赶集是劳动人民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赶集也具有一定的周期。

其中也有个别地方利用“庙会”、“骡马大会”等形式,进行一连多日的集市性质的货物交易活动。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阿拉伯半岛农牧区,也保存有定期、定点举行集市形式的商业活动。

扩展资料

时间间隔:

或5天一场,或7天一场,或10天一场为市期。也有3天一场,2天一场.贵州凯里赶场按十二生肖计算,猪啊牛啊什么的要看老黄历才知道。

还有一月一次和一年一次的庙会.有分早上赶场的,和下午赶场的,发达地区多赶夜市~~走遍大江南北真是无奇不有,也有分阳历和农历赶场的。

每到市期那一天,市集上百货皆聚,应有尽有,人们三五成群地从附近村庄赶来,有的出卖自己多余的物产品,有的买进自家所需的东西,也有的趁便约亲友办些事,也有人只是去看看热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赶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23

    这是一个比喻、拟人句,用了两种修饰手法,把花儿比作像人“赶集”一样聚拢来,指的是花儿争先恐后的发芽、开花,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一种民间风俗,也有“赶山”之称。   ◎ 赶集 gǎnjí   [go to market;go to a fair] 到集市上去做买卖或玩耍。   这种生活习俗自古就有。云贵川一带称之为“赶场”或“赶街”,湘赣地区则称为“赶墟”,湘桂粤一带称为“赶闹子”。   释义:赶到集市上去做某种买卖   文学作品,老舍先生于1930年到1934年在齐大任教,《大明湖》、 《猫城记》 、 《离婚》 、《赶集》等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并不去赶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 

第2个回答  2012-02-23
◎ 一种民间风俗,也有“赶山”之称。   ◎ 赶集 gǎnjí   [go to market;go to a fair] 到集市上去做买卖或玩耍。   这种生活习俗自古就有。云贵川一带称之为“赶场”或“赶街”,湘赣地区则称为“赶墟”,湘桂粤一带称为“赶闹子”。   释义:赶到集市上去做某种买卖   文学作品,老舍先生于1930年到1934年在齐大任教,《大明湖》、 《猫城记》 、 《离婚》 、《赶集》等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并不去赶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

参考资料:网上查阅

第3个回答  2015-05-23
  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文中的赶集的意思:

  作者抓住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草”“叶”“花”,运用拟人的手法“像赶集似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竞相生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多姿多彩,热闹非凡。
第4个回答  2020-02-2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