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课文《卢沟桥的烽火》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卢沟桥的烽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康宁小学 梁红珺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3、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
二、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侵略本质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三、教学难点:
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直接导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1937年7月7日,对于卢沟桥来说甚至中国都是极不平常的一天,为什么呢?
2学生回忆第一课时所学:因为这天一声炮响,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拉开了抗日的序幕。
3那么日军为什么会发动卢沟桥事变呢?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谁来说说?齐读文章的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2—5小节。
(一)师导:好,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二)自由读2—5段。读完告诉老师敌军与我军共进行了几次交锋?分别是那几次?
(三)敌军与我军一共进行了3次交锋,让我们一起看第一次交锋。
1 默读2 3段,要求:找出描写敌军的词语,我军的词语。
敌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大声喝问
偷偷摸摸 严词拒绝
气势汹汹 开枪还击
蓄谋已久 众寡悬殊
恼羞成怒 暂时退守
①、让学生分别读描写敌军我军的词语。
②、指导朗读。
(找出描写敌军的词语、我军的词语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敌军侵占卢沟桥的蓄谋已久和我军的严词拒绝作铺垫。)
2、敌军对于侵占卢沟桥是蓄谋已久,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抓重点词语理解敌军的蓄谋已久)
a、“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为什么选这个时间?(人已经睡了,偷袭;黑,不容易被发现。)
b、“全副武装”?(就是拿好了全部的武器装备,该拿的都拿了,说明敌军一有机会就准备打。)
c、“偷偷摸来”?(摸,天黑看不见,是深夜。说明敌军像贼一样不想被发现。做贼心虚。)
(理解“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 “全副武装” “偷偷摸来”是为了说明敌军想要侵占卢沟桥是蓄谋已久。)
d、学习“借口找兵”,理解“蓄谋已久”。
师:敌军的借口是什么?
生:一个日本士兵失踪。
师:找人需要“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全副武装、偷偷摸来”吗?
生:不需要。
师:敌军部队纪律严明可能丢失士兵吗?
e、学习“找兵态度”, 理解“蓄谋已久”。
师:日军找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气势汹汹。
师:这个态度说明了什么?
生:日军想要进入城内,你开要进,不开也要进。
师:敌军找人的态度也说明了—(生说)蓄谋已久。
f、学习“搜查”,理解“蓄谋已久”。
师:“气势汹汹”的日军要到宛平城内“搜查”是真的“搜查”吗?
生:不是。
师:深夜敌军带好武器无理搜查想干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
(刺探军情,了解卢沟桥守军虚实,了解卢沟桥守军的装备等)
师:“搜查”需要“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全副武装、偷偷摸来”吗?
生:不需要。
师:这也说明了敌军是—(生说)蓄谋已久。
g联系后文的恼羞成怒,首先开火,密集的机关枪子弹也可以看出日军是有备而来,蓄谋已久。
3、过渡:面对气势汹汹敌军的蛮横无理,我军是如何呢?学生再次读词。
从这些词语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 守军有没有弃桥逃走?(没有)为什么说是暂时退守?
生:⑴众寡悬殊,伤亡较大。
⑵利用卢沟桥有利地形,保持实力是为了把伸出去的拳头再握紧,更
有力的还击,打击日本侵略者。
5、学习四—五小节,第二三次交锋,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
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①、自由读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的句子,用 “﹍”划出写我军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③、交流:
要点:(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 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4)我军的英勇、足智多谋,团结一致:
“早有防备……”,“英勇的中国驻军……”,“当天晚上……”---体会“悄悄、进发”中包含的感情色彩。“我们的援军……”
体会朗读。
(5)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齐声呐喊、两面夹击
⑹、听歌《大刀进行曲》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分角色读四五段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三、采用引读法学习6---7小节
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
2、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3、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4、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 “序幕”是什么意思?
(3) 你怎样理解这个“全面?”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四、升华认识:
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五、布置作业:

参考资料:在百度上找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3
教材分析:

课文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中的的充满爱的故事:下岗的乔依无偿帮助老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了乔依妻子的热情照顾,也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文章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

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

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

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

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设计理念: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以学生为本,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围绕着“爱”,以“爱的传递”为线索展开阅读,注重感悟,让学生沐浴“爱”的光辉,感受“人文”的回归,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在我们的生活时,相信大家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关爱,有来

自家人的,有来自朋友的,更有来自素不相识的人。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更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爱之链。
2.齐读课题,谁来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这“爱”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平翘舌音:餐、蹭、糙;前

鼻音:吻、腕;后鼻音:蹭。

2.指名读词语。
乔依 颠簸 凄凉 矮小 脚腕 蹭破 车胎 瘪了
袜子 油污 绝望 餐馆 亲吻 粗糙 脸颊
荒芜人烟 天经地义 潸然泪下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荒芜人烟:指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
潸然泪下:形容流泪的样子。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默读课文,说说问讲了这三个人之间的什么故事?
1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2.按提纲“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给全文分段,再试着概括段意。
第一段(1——8自然段):讲一天晚上在乡间的小路上,下岗后又找不到工作的乔依非常热情地无偿帮助一位在寒风中几乎绝望的老妇人修好了汽车,老妇人非常感动。
第二段(9——11自然段) 写老妇人来到乔依妻子开的小餐馆,得到了女店主的热情服务和细心照顾,老妇人深受爱的感染,留给女店主一些钱就悄悄地走了。
第三段(12自然段))乔依的妻子发现老妇人留下的钱和字条以后非常感动,心中充满了爱的暖流。

3.从这些事情中,你感受到了是什么共同点?

四、理解第六段

1.出示第六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读了这段话,对乔依会有深刻的认识。

2.读了这段,你对乔依有什么印象?

(1)自由读,理解:“天经地义”什么意思?(理所当然,不容质疑)

(2)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品读第六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1.生字描红,抄写词语,准备默写。
2.朗读课文,把其中你最受感动的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

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

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师: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爱是一首诗,

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说爱更是一条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吗?

板书:

老妇人

乔依↗ ↘女店主

二、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文章2——8自然段,说一说。

2.全班交流。
(1)在荒芜人烟地方,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

是怎样的?
“又冷又怕”——在冷风中发抖紧张地闭上眼睛
“紧张绝望”——荒芜人烟等了一个小时几乎完全绝望
(2)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
(3)指读——齐读

3.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

(1)乔依是怎样为老妇人修车的?放声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乔依修车动作的词语,想象当时修车工作的困难。

(2)交流:
“难”手和脚腕蹭破出血顾不上擦
“冷”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
“脏”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
(3)你从这些句子的描写中看出了什么?(看出修车的工作非常费劲,而乔依不怕脏,不怕累,真心诚意为老妇人修车。)

4.课文中还有哪些段落的描写也反映出乔依的为人?

(1)学生自由读2、3、5—8自然段。
(2)交流: 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

体贴、细心)
(3)这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5.你从他的言行中能感受到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乐于助人的品质;乔依对老妇人是一种真心的关怀,而不是一时的敷衍;乔依竭尽全力,无私地助人。)

(设计意图:

1、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高年级的课文篇幅长,内容深,每一段都精讲、细讲肯定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找出课文最值得讲的内容讲深讲透,以点带面,把相关的片段串联起来,在教学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既能很好地突破重点,又能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以上设计以第四自然段为突破口。将1至5自然段有机地整合起来。

2、深入文本,抓字、词、句
我认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之外,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字、词、句来谈感悟,那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在引导学生感受乔依热心修车时,通过“蹭破”、“摘下”、“几乎没有知觉”、“喘着”、“流下来”、“沾满”、“脏”等字词感受天气寒冷,修车的工作费劲,但乔依仍然不怕脏、不怕累,卖力地帮助老妇人修车。在体会乔依生活贫困时,通过“……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等句子感受乔依的处境艰难。抓住这些重点的字、词、句,就能深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

6.引读6、7自然段。
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乔依愣住了,因为……所以……因此,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省略号部分由学生读。)

7.小结: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学习9—11小节,口语交际:
1.这“爱之链”的第二个故事,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

2.自读9—11
出示填空题:

3.来到了小餐馆,老妇人看到 突然想起了 于是
提示:她还看到了什么?还会想起什么?你可以结合前文,也可以展开想象,自己先练习说一说,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4.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齐读9-11小节。

四、学习12小节
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

2.出示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3.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完成板书:在箭头处板书:“帮助”,同时小结(链接他们的是“爱”心的递接)

五、总结课文。

1总结语:

因为爱,坚冰也会融化,

因为爱,逢春枯木发新芽,

因为爱,希望绽放光和彩,

因为爱,生命创造了奇迹,

因为爱,未来有了新期待!

就让我们一起把爱之链的故事延续下去吧!

2.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六、作业:拓展练笔。
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提示:(1)注意故事的连续性;
(2)描写时注意抓住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等;
(3)要升华“爱”的主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03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 xiao 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敌军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3个回答  2012-02-23
我都考大学了不记得的了
第4个回答  2012-02-23
自己想。。。。。。
到百度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