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清华大学?

如题所述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座落在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它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创建于1911年,1928年改建为国立清华大学,今天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理、工、医、经济、管理、人文、法律、艺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工科的严谨执着、理科的求证探索、文科的醇厚积淀、艺术的色彩浪漫,交融渗透、综合创新,形成了清华大学学科发展的深厚底蕴和独有特色。清华大学是中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现设有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医学院等13个学院54个系;学校还设有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校共有本科专业58个,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专业159个,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专业123个。

清华大学不仅是教学中心,也是国家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校内设有47个研究院(所)、29个研究中心(其中5个为国家级研究中心)、13个国家实验室(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以及27个博士后科研站。目前清华大学校园网连网计算机30000多台。图书馆馆舍3.9万平方米,藏书401万册,通过因特网为读者提供国际、国内联机检索服务。清华大学每年获得的科研经费、发表的研究论文及获得奖励的科研成果均居全国高校首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赢得国内外同行的赞誉。

清华大学一直以人才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学生质量优异著称,学校现有教师3000多人,其中教授1100多人,副教授1200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0人,为全国高校之首。目前在校学生26800多名,其中本科生13300名,硕士研究生8500余名,博士研究生近5000名。

清华大学一贯坚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各类优秀人才的成长。几十年来,清华大学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工程技术专家、企业家和政府部门的领导人,他们在科技、教育、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清华大学重视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国外许多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及跨国公司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关系,包括互派专家讲学,进行合作研究,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促进了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在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1700余人,来自世界上75个国家,他们在我校的理工、人文、经济、管理、法律、艺术等各个学科学习。
清华大学校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清华校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园内林木俊秀,水木清华;清澈的万泉河水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爱国民主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1952年国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清华有着在首届全国研究生院评估中名列榜首的研究生院,有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清华教育资源的继续教育学院。目前,清华大学设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11个学院共44个系,并正在筹建医学院,逐步成为当代中国一所著名的设有理、工、文、法、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水清木华90载,清华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这里治学严谨、学风浓郁,有着良好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约710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正高级职务900余人,副高级职务1200余人。他们正在以自身的学科优势同世界学术界对话,担当着"科教兴国"的重任。

清华大学所传承的是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她共培养了近10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一批又一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才和治国之才。清华大学一直是全国最优秀考生心向往之的所在,目前,清华在校全日制学生20000多名,其中本科生12000多名,硕士生6200多名,博士生2800多名。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校,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以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姿态跨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今天全体清华人的努力方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必将濡染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为我们民族的崛起与腾飞奋斗不止。
回答者: 仿若つ归来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7-19 21:56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清华大学校园占地356公顷,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3 个学院,54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

1928年 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 原隶属信息产业部的华信医院(原酒仙桥医院)和玉泉医院正式并入

2004年4月正式挂牌,分别成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参考资料:http://www.tsinghua.edu.cn/qhdwzy/hzjl.jsp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01
清华大学校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清华校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园内林木俊秀,水木清华;清澈的万泉河水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què)、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光耀西山。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群星璀璨,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周光召、林宗棠、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以及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等等。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清华校长梅贻琦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实际主持校务。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爱国民主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法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母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做法现为多数校友及学术界、教育界强烈否定。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清华大学设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校园环境】

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道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
2003年,第六教学楼、信息技术研究院楼、纳米科技楼、附中学生宿舍楼、紫荆学生公寓等工程项目陆续竣工,竣工总建筑面积达到21.04万平方米。2004年,原信息产业部酒仙桥医院、玉泉医院并入我校。两个医院占地总面积8.5公顷,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目前在建项目包括紫荆学生公寓区的研究生、留学生公寓和高级培训学员公寓、理化楼、公管学院大楼、老年学研究中心等,总面积达到15.4万平方米。截至2004年3月,学校建筑面积达到218.7万平方米, 学校占地总面积达到404.4公顷。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清华校园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原皇家园林「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塘」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东区则以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有九十年代开始在主楼前后新建的各院系系馆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