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清乾隆写字人钟的机械原理?

如题所述

机械原理:游丝和摆轮组成一个有固定周期的摆,摆动的周期由摆轮的质量、游丝的弹性及长短而决定,调整快慢时实际是调节游丝参加摆动部分的有效长短(在机械钟里可以看得更清楚)。

写字机械人,它并不与计时部分机械相连,是一套独立的机械设置,只需上弦开动,即可演示。

但游丝和摆轮组成的摆因摩擦力的存在,同时还要推动棘叉摆动,其能量如不能补充,将很快停下。

这能量补充的关键在擒纵器上:棘轮上每个齿的顶端是一个斜面,当擒从器一个圆销释放棘齿,从棘齿上将离开时,发条传递到棘轮上的力量利用棘齿顶端的斜面,将圆销推动,一方面将擒从器另一圆销推向锁定棘轮继续转动的位置,同时推动棘叉,推动摆轮继续向同一方向转动,这样就补充了摆轮的能量,使写字人钟不断工作下去 。

“铜镀金写字人钟”,它是由著名钟表匠威廉森专为清廷制作,作为贡品进献给乾隆皇帝的。铜镀金写字人钟高231厘米,长和宽均为77厘米。钟由铜镀金的四座西洋亭式建筑自下而上组合而成。顶层圆形亭内,有两人手举一圆筒作舞蹈状,启动后,二人旋身拉开距离,圆筒展为横幅,上书“万寿无疆”四字。

写字机械人为身穿西装,貌似欧洲绅士的机械人。他右腿跪在地上,左腿蹲着,右手执毛笔,左手放在面前的案子上。开动前需将毛笔蘸好墨汁,再启开关,机械人便开始提笔书写,神情专注,一丝不苟。

他的眼睛随着笔动,手在面前的纸上一气呵成,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字迹工整有神。写字的同时,机械人的头随之摆动。从中可以看出设计制造者的智慧与创造才能。

扩展资料:

这件别致的礼品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两个西洋自鸣钟叩开了中国宫廷的大门,并一举赢得了中国皇帝的欢心。

利玛窦的两架自鸣钟令皇帝大感兴趣,为尽快听到报时的声音,万历皇帝召他进宫调试钟表。据《续文献通考》记载,大自鸣钟中午1时击打一下,2时击打两下,午夜12时击打十二下,到中午12时又打十二下。而小钟每15分钟击打一下,到整点时击打四下。

万历皇帝传旨把利玛窦留在京城,以便他可以随时进宫调试钟表,给他讲解钟表怎么走,怎么修理。利玛窦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教会了皇帝自鸣钟的机械原理,以及如何把钟调试好。万历皇帝念及利玛窦献钟有功,特许他在北京的南城建立了一座教堂。

1610年5月3日,利玛窦在北京病逝。屈指算来,因为钟表的缘故,这位西方传教士曾经连续十个年头自由进出皇宫,让中国的皇帝从一个侧面认识了西方。利玛窦送给万历皇帝的钟表,也成为中国皇宫收藏钟表的一个源头。在这之后,更多西洋传教士带着造型各异的钟表进入皇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铜镀金写字人钟

百度百科——利玛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铜镀金写字人钟,“英国绅士”为清帝写对联(局部) 珍品馆:英造贡钟能写汉字 

  上有所好,下必效尤。清代皇帝对自鸣钟的喜爱,不仅引得臣子们争相搜集奇钟异表,一些外国使节也投其所好,不远万里带来专门为清帝设计的结构精巧、寓意吉祥的贡钟。

  18世纪伦敦著名的钟表匠威廉森制作进贡的铜镀金写字人钟,是故宫钟表馆现存清代钟表中的精品。

  该铜钟高约2米,最底层的写字机械人与计时部分机械并不相连,是一套独立的机械装置,内部设有3个圆盘,盘的边缘有长短距离不一的凹凸槽,这些盘是按笔画、笔锋而特制的。上弦启动机械装置之前,需将机械人手中的毛笔蘸好墨汁,然后启动开关,这时,一个欧洲绅士模样的机械人就会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8个工整有力的汉字,一边写字,机械人的头一边左右摆动。

  据故宫钟表专家介绍,此钟是英国设计师专门为中国皇帝设计制造的,即使在英国现在也看不到类似的钟表,由于写字人钟极其珍贵,入宫以来便绝少迈出故宫大门。

  得到这只座钟之后,乾隆对机械人钟的兴趣与日俱增,多次下令造办处对宫中原有的写字机械人钟加以改造。顺便说一下,乾隆朝做钟处主要活计,就是依据上意对各种自鸣钟表进行改造。供职于清宫做钟处的法国传教士汪达洪,就曾经对一件写字机械人钟进行改造,使其能书满文、蒙文的“八方向化、九土来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02
底层是写字机械人,是此钟最精彩、新异,结构最繁复的部分,它与计时部分机械不相连,是一套独立的机械设置,只需上弦开动即可演示。控制写字部分的主要机械部件是三个圆盘,盘的边缘有凹、凸槽,长短距离不一,这些盘是按照每个笔划、笔锋而特制的。上下两盘分别控制字的横、竖笔划,中盘控制笔的上下移动动作。写字机械人为欧洲绅士貌,单腿跪地,一手扶案,一手握毛笔,开动前需将毛笔蘸好墨汁,再启开关,写字人便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字迹工整有神。写字的同时,机械人的头随之摆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