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品牌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8-31

茅台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5年,那时茅台古镇就已产出令汉武帝称赞的枸酱酒,这就是酱香型白酒茅台酒的前身。黔北地区的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居民擅长酿酒,茅台镇因此被称为“酒乡”,其中仁怀市茅台镇的酒最为甘醇,被称为“茅台烧”或“茅台春”。茅台镇开设正规酿酒作坊的历史始于何年尚无明确考证,不过根据茅台现存最早的明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绘家族住址地形图的标注,其中有酿酒作坊的标注。族谱记载,邬氏家族在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平定动乱后定居茅台,这说明茅台早在1599年前就已有酿酒的正规作坊。茅台酒独特的回沙工艺在这一时期已基本形成。



茅台最早的酿酒坊名称为“大和烧房”,这个信息是从清嘉庆八年(1803年)建于茅台杨柳湾一尊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名单中获得的。茅台酒在清代已经相当兴旺,道光年间已远销滇、黔、川、湘等地区。然而,在咸丰年间因战乱,生产一度中断。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台酒坊在旧址上开始重建,此后发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分别是“成义烧房”、“荣和烧房”和“恒兴烧房”。其中,“成义烧房”最先开设,创始人华联辉,其家族在康熙年间从江西临川来贵州经商,华联辉经营盐业,中过举人,对茅台酒有独到见解,于是决定设坊烤酒。经过三代人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起初年产茅台酒1750公斤,被称为“回沙茅酒”。华联辉之子华之鸿接办后,茅台酒的产量扩大到8500-9000公斤,华氏的茅台酒俗称“华茅”。



“荣太和烧房”于光绪五年(1879年)设立,后来改名为“荣和烧房”,起初为几家合伙经营,经过多次变动,到1949年经营权落在王秉乾手中。当时该烧房有四个窖坑,生产能力达到12000多公斤,但由于管理不善,常年产量仅5000公斤左右,其酒俗称“王茅”。



“恒兴烧房”最初名为“衡昌烧房”,由贵阳人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台开办。周后来因从事鸦片生意破产,酒房资金被挪用还债,生产停滞,直至1938年与赖永初合伙组成“大兴实业公司”,赖出资八万银元,周以酒房作价入股,扩大规模生产。赖永初后来迫使周把“衡昌烧房”卖给自己,并于1941年改名为“恒兴烧房”。到1947年,年产酒量达到32500公斤。赖永初利用其在外地的商号扩大了酒的销路,其酒俗称“赖茅”。



茅台酒的独特工艺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形成,并作为贡品供皇帝饮用或地方官僚享用。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航道,茅台成为川盐运黔的集散地,到道光年间,茅台地区的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刺激了酿造业的发展和酿酒技术的提高。茅台酒在1915年的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以其特有的优点征服了各国的评酒专家,被誉为世界名酒,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从此蜚声中外。获奖后,王茅和华茅为国际金奖的所属争执不下,最终贵州省公署下文调处,两家均有权使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字样,奖牌由仁怀县商会保存。华、王两家为了庆祝这次大奖各自封坛入窖存酒,1996年,在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召开八十周年之际,推出了八十年陈酿茅台酒,其至高无上的品位堪称国酒之尊。



由于茅台酒销路好利润高,清末以来许多资本家都企图仿制,但都未成功相继倒闭。茅台酒的独特风格是由其特有的地形地势、土壤、水质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造就的,是其他任何地方无法仿制的。



1951年和1952年,地方政府通过购买、没收的方法把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房合而为一,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茅台酒厂不断发展壮大,历经波折仍艰难前进,1977年,总产量达763吨,销售387.8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得到了国家领导的特别青睐,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为国酒。茅台酒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


扩展资料

茅台酒产于中国西南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同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和法国柯涅克白兰地并称为“世界三大名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