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生前要把扶苏放到边疆? 为什么他在临死前才立扶苏为帝?秦始皇在生前有想过立储君吗?

如题所述

扶苏崇尚儒道,嬴政奉行法家,两人多次在政见上发生冲突,始皇认为是其性格懦弱格局太小的缘故最后始皇无奈将其送往始皇本人最信任的将领蒙恬处监军,一则培养其性格,二则培养其在军中声望拉拢帝国最强实力派将领之一。在始皇弥留之际下诏让扶苏回咸阳主持丧礼即是肯定了扶苏继承人之位。只是最后被赵高截留后说服法家代表丞相李斯篡改遗诏另立了胡亥,然后假诏赐死了扶苏。在扶苏接到假诏后毫不犹豫自杀,他已经明白咸阳那已经大局已定,他若要夺位必定引起内战,因此崇尚儒道缺少野心的他毫不犹豫为了帝国安稳自杀了。至于胡亥会昏庸到何地步这不是他所能预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6
你可以看一下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里面有非常详细的解释。
二楼回答有一些错误:
1.不是焚书坑儒,而是“焚诗书”“坑术士”
2.秦始皇并没有直言要扶苏继位,只是说让扶苏主持丧事,言外之意是扶苏继位
3.扶苏并没有打开诏书,只是听使者说,见到诏书就要自杀,蒙恬劝说不成,扶苏自杀
第2个回答  2012-02-25
想过 主要是想让扶苏在军队里立战功和威信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因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秦始皇长子扶苏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秦始皇统—中国后,扶苏曾多次议政,不同意父亲焚书坑懦的举措,对于治国、安定天下颇有见地。秦始皇三十五年,侯生、卢生等人议论皇帝,并双双逃走。秦始皇听到消息后极为愤怒,下令御史进行追查,把460多名儒生全部“阮之之咸阳”。身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认为“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希望皇帝明察秋毫,赶快中止错误的举动。多次上书谏议,劝阻秦始皇。扶苏的劝谏触怒了秦始皇。始皇偏执的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几年的塞外征战果然使扶苏成长得与众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弗如。他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嬴政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时不幸病逝。秦始皇临终以前,曾为玺书召令扶苏至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但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另一个儿子胡亥阴谋篡改始皇帝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即皇帝位。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同时另书赐蒙恬和扶苏死,胡亥的使者奉书到上郡,扶苏打开诏书知必死无疑,遂准备自杀。大将蒙恬曾经起疑心,力劝扶苏不要轻生,“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但扶苏为人宽厚仁义,不愿背礼,旋即自杀于上郡军中

  扶苏为人方正宽厚,深得人心。死后爆发的秦末农民战争中,两位大首领陈胜吴广以他的名义起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