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定岗、定编、定员如何具体操作?

如题所述

定员即定编,叫法不同而已。
定岗定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定岗是定编、定薪的前提,同时,最复杂的也是定岗。考虑到在这里是陈述如何定岗而非如何设定部门,所以下文就直接围绕着在已经完成部门设置的前提下如何定岗定编。众合众行的基本思路是:一个原则、三个依据。
一个原则:
即可以缺岗、不可缺职责的原则。企业的成长壮大过程也是组织的演化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企业规模、业务范围、营业收入、市场地位、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各项工作会变得日趋复杂而繁重,这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在一些大型企业里有许多中小企业没有的职位,例如薪酬福利经理、员工关系经理等。这些职位(职能)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非上市公司而言,几乎没有专设的必要,因为规模小、管理的幅度和难度也小,完全可以由人力资源总监/经理/专员兼管即可。
可以缺岗、不可缺职责这一原则并非要求企业在职责上面面俱到,而是将对企业的运营管理产生影响的要素提前预判,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究竟是设立专职还是由某个岗位兼管。对于不那么重要、影响较小的职能,出于控制成本的角度和效率的角度,最简单的办法是将该项职能转由相关性强的岗位来兼管。
三个依据:
即依据组织成熟度、工作相关度和工作强度这三者。组织发展愈是成熟,其员工/岗位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也就越高,岗位设置也就越细致;反之,组织愈是规模小,其员工/岗位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也就越低,就会大量存在“一个萝卜几个坑”的情况,这完全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律。
对于岗位的设置或职责的划分与定编,最需要考虑的还是工作相关度和工作强度。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根据专业化分工,各岗位之间的工作相关度应该越小越好,否则可以直接将相关度高的工作职责合并同类项到一个岗位中;而工作强度不能太高,否则员工吃不消,工作强度太低了,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导致“龙多不治水”的局面。但影响工作强度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员工素质技能、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信息化程度这四个因素,因此,评价工作强度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不能简单的将员工所表现出来的忙碌或多次/长时间的加班就认为是工作强度大、要增加编制,这很不科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0

第一,对企业的岗位进行分类。将岗位进行分类利于HR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判断企业现有定岗定编制度的合理性,也有助于HR在发现问题之后有针对性地对定岗定编进行设计。根据团队多年实践与研究,我们建议将岗位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是生产类、业务类的岗位。影响这一类岗位定岗定编的因素主要包括产量及单件生产工作量、等待时间、人员技能、配套设施等;

第二类是职能类岗位。影响该岗位定岗定编因素主要包括领导干部对下级人员的分工清晰度;管理精细化程度;具体关键时间的检查、监督力度;人员技能与发展需要的匹配度等;

第三类是管理类岗位,该类岗位为素质类岗位,影响这一类岗位定岗定编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管理幅度、信息化程度、信息传递速度、决策速度、各类人员数量等。

第二,在明确岗位分类和各类岗位定岗定编的影响因素后,应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判断各类岗位定岗定编的合理性。其中生产类、业务类岗位的定岗定编有很多同行企业的数据和经验,企业可以参考外部数据判断企业自身的定岗定编是否合理;在职能类岗位的定岗定编方面,企业需要了解职能类岗位需要工作量的多少,对现有职能人员做饱和度分析,判断现有人员的定岗定编是否合理;在管理类岗位的定岗定编方面,我们将管理岗位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基层管理岗位,第二类是中高层管理岗位。对于基层管理岗位,一般采用1:8 的方法进行人员编制,即每8名员工配置一名基层管理者较为合理;对于中高层管理岗位,华恒智信建议管理者配备多一些是合理的,因为如果中高层管理者出现闲置的情况,一定是因为企业的发展速度跟不上人的发展速度。

通过上述两个步骤,就可以得到企业现行定岗定编是否合理的结论。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针对不同岗位的管理类建议。

华恒智信研究团队对此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团队曾面对某电力机车主要研制生产基地人均饱和度不高;实际生产过程中忙闲严重不均;配套设施不到位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将岗位分为直接生产类、职能保障类、经营管理类、工程技术类及辅助类等五大类,针对不同的岗位,判断其现行定岗定编的合理性,就其不合理部分提出管理类建议。管理类建议具体如下:

对于直接生产类人员,应根据机械制造生产量,分别得出各工序工件、组织合件的生产量,由单个工件生产时间,准备时间、作业宽放时间、休息宽放时间及等待时间,得出员工工作饱和度而进行人员编制的确定。

对于职能保障类人员,可以使用华恒智信专家组自主研发的职能保障人员工作量量化评估工具,以时间和频次为要点,将日常工作量和阶段性工作量的分别核算,从而最终确定出该岗位的工作饱和度情况,结合其它因素核定人员编制。

对于工程技术类人员,华恒智信专家组根据该公司工程技术部门特点,设计新型的技术人员量化评价方法。将研发设计项目分为前期调研及投标前技术交流、投标、合同谈判、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生产配合、用户培训、技术支持等,每个段花费的时间约定下来,作为基本工作量,当多个项目并行时,分别处于项目的不同阶段,得出当时那个阶段多少人,量化评价工具的引入,科学地对技术人员进行定编。

对于辅助生产类人员,应加强其一专多能培养,一方面辅助岗位一专多能,岗位职能合并、兼并相应提高工作饱和度,另一方面一专多能实现由辅助服务的对象兼职,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用工成本;尽量采用外包制,对非技术性岗位、值守类岗位、纯体力岗位等实行外包制;采用辅助设备、工具、工装取代人工方式,大幅减少用工。

对于经济管理类人员,应丰富管理者职能,明确上下级各种责任关系;在组织结构上完善;明确管理责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和约束;加强组织分工精细化、岗位规范精细化、制度流程精细化。

华恒智信专家组结合该公司实际采取分层分类的定岗定编方式,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方法。有的岗位侧重编制调整,有的是定岗的优化,有的是合理的组织合并,有的是工作方式的改变,有的是工作频次调整,有的是加强工作力度,有的增加相应职能等等。职能部门重点在定岗,生产部门重点在定编,有效快速地帮助公司摆脱了困境。 

总结起来制定企业合理定岗定编首先应判断现行定岗定编的合理性,通过对岗位进行分类,结合岗位特点进行内部对交,外部对交,工作量描述和饱和度分析,得到现行定岗定编是否合理的结论。其次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不同岗位定岗定编的管理类建议,实现企业定岗定编的改进和优化。

第2个回答  2020-04-20
合易认为:1、定岗(岗位)设计主要步骤:
(1)组织设计小组,了解对现有岗位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及新的需求与现状的差距等;
(2)确定需要弥补差距的主要方面并选择适当的岗位设计方法。其中岗位设计方法主要有:组织分析法、关键使命法、流程优化法以及标杆对照法;
(3)设计新的岗位设置方案;
(4)与有关人员进行交流,进行新的方案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2、定编方法:
(1)劳动效率定编法:根据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等因素来计算岗位人数的方法。即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产量定额和时间定额)来计算员工数量的方法;其中产量定额情况下定编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员工劳动定额*出勤率);时间定额情况下定编人数=生产任务*时间定额/(工作时间*出勤率)。
(2)业务数据分析法:业务数据包括销售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人力成本等,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岗位人数。
(3)本行业比例法。指按照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确定岗位人数。该方法比较适合各种辅助和支持性岗位定员。计算公式:M=T*R 其中,M=某类人员总数;T=服务对象人员总数;R=定员比例。
(4)按照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编法:首先确定组织机构及职能科室,明确各项业务分工及职责范围,依据业务工作量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结合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确定岗位人数。
(5)预算控制法:通过人工成本预算控制在岗人数,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业务目标和岗位设置和员工人数负责,在获得批准的预算范围内,自省决定各岗位的具体人数。目标是使用较少的人完成同样的业务量以减少人工成本。
(6)业务流程分析法:根据岗位工作量,确定各个岗位单个员工单位时间工作量;根据业务流程衔接,结合上步骤的分析结果,确定各岗位编制人员比例;根据企业总的业务目标,确定单位时间流程中总工作量,从而确定各岗位人员编制。
(7)管理层、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通过管理层访谈获得以下信息-下属员工工作量、流程的饱满性,员工编制调整建议;预测其下属员工一定期限之后的流向:提升、轮岗、离职,统计各部门一定期限之后的员工数目。通过专家访谈获取以下信息-行业内各类型专业人员结构信息(管理层次、管理幅宽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