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中的古今异义

请教~~~~~~急
是前赤壁赋

北宋苏轼创作的《赤壁赋》中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释义: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美人: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释义:越过茫茫的江面。

(1)、凌:

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欺侮。

(2)、茫然:

古义:辽阔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释义: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

子: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4、徘徊于斗牛之间。

释义: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斗牛: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1)、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 (2)、相斗的牛。 (3)、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原文(节选):

《赤壁赋》(节选)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释义: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释义:吟诵“窈窕”这一章。

歌:名作动,歌咏。

2、羽化而登仙。

释义: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羽: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3、扣舷而歌之。

释义:敲着船边唱起歌来。

歌:名作动,唱歌。

4、击空明兮溯流光。

释义: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

空明: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5、舞幽壑之潜蛟。

释义: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舞:使动,使……起舞。

6、泣孤舟之嫠(lí)妇。

释义: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泣:使动,使……哭泣。

7、正襟危坐。

释义:整好衣襟坐端正。

正:使动,整理,端正。

8、乌鹊南飞……西望夏口。

释义:乌鹊南飞……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

南、西:(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9、下江陵。

释义:夺得江陵。

下:名作动,攻下。

10、顺流而东也。

释义:沿长江顺流东下。

东: 名作动,向东进军。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释义: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

渔樵: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12、侣鱼虾而友麋鹿。

释义: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

侣、友: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3、舳舻(连接)千里。

释义: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

省略谓语

14、不知东方之既白。

释义: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白: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赋 (苏轼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1
苏轼的《赤壁赋》文风华美,其古代和现代的解释有何不同?

苏轼在赤壁,留下了三篇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烛照千古,《赤壁怀古》词开豪放派新声。赤壁对苏轼来说,是思想、心胸、词文开新天地的地方。苏轼对于这两文一词,花的心思非同一般。先不说其思想胸怀,仅其中文章之法,架构惊奇、浑然天成,就够写文的人学半世。比如他简单的
16 个字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就非常巨大,画画的人拼尽全力去学,写文的人,何尝不是如此。

横笔写景,定文章框架:清风徐来,水光接天,逻辑浑然天成

看到赋,并不要觉得难,赋,其实就是直叙其事,就是我们写散文的时候的叙事部分。这东西从《诗经》中化用而来,诗有六义,其中有三义——赋比兴——是讲文学技巧的,赋只不过是作诗的一种方法而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就是赋。既叙事叙物,还要言情,情是,寄托在物和事里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之类。

文体中的“赋”也是这样。所以《赤壁赋》,就是赋赤壁,还要言情言志。就像我们去赤壁旅游,把旅游这个事儿写下来,其中还要抒发情感。

《赤壁赋》的开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就很干脆,没有杂七杂八的,时间、地点、人物、时间,一笔就写出来了,直奔着写赤壁去的。说透了,这就是记叙自己旅游的,而且苏轼是报团旅游——“与客泛舟游”。写文章,一定要往自己要写的东西上面靠,也就是说主题要清楚,不能写了个标题,放着不管,然后七扯八扯,看苏轼就知道了。

仔细对比,苏轼一生最有名气的诗文,都是凭借眼前的无边的风月做文章,这是苏轼的大本事。《后赤壁赋》中写“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赤壁怀古》写“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水调歌头》写“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

苏轼写文章,从来都是从自己眼前极平常的事物中生发出来。


何况,风月,本来就是赤壁的风和月。写风月,就是写赤壁。想赋赤壁,先赋风月,整篇文章都是在赋风月。所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天下何处无风月?赤壁自然也有风月,而此时赤壁的风月,正是苏轼的心情。

什么心情呢——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样的风和月,感觉非常畅快,这是赋。叙述的是自己领受的赤壁的清风和赤壁的明月,心情浩浩、飘飘,几欲忘掉世界,羽化登仙。

而这横笔写景,不过是一个铺垫,下文有大用处。而苏轼写景的方法,也是简单的直写,仿佛是白描一样,勾画一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愀然”,就是很严肃,或者不高兴的样子。苏轼肯定不高兴啦,因为很扫兴,打断了兴致,所以他端坐身子问:你为啥这样扫兴呢?

于是,客说了自己悲伤的原因。就是看到此时此景,突然有些感伤——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曹孟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一段,里面的写作技巧非常多。

苏轼的笔非常凝聚,一直不散,始终围绕着客所说的那种心情在说,这就叫“神聚”。他把客所知的,客不知的,都说出来了。客知道的那个角度,让人伤心,所以才慨叹人生,非常烦恼,苏轼首先用很参差的笔把这种问题指出来,而且,每一笔都很凝聚的直指人生,也就是曹操和客所慨叹的“人生几何”的问题。

说明苏轼抓住了题,一笔就把题破开,现在剩下的问题是,客很烦恼,客很迷茫(其实是苏轼自己的烦恼和迷茫),如何排解?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2个回答  2019-12-23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 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 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第3个回答  2021-01-12
望美人兮天一方。
释义: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美人: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第4个回答  2020-01-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