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啰吔舞???

回答结束

解放后,侗族文人音乐舞蹈取得了很大成就,在音乐方面,侗族张中笑、龙明洪、杨秀昭、肖枚、刘兰平、龙庭才、张勇、吴定帮、吴支柱、吴玉莲等有较大影响,在舞蹈方面,侗族吴少光等人有较大贡献。

  张中笑(天柱县人)主要作品有:大型歌剧《人民战士》曲作主笔、中型舞剧《刘英俊》曲作主笔、电视剧《起步》、《花溪的春天》等曲作者。1979年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省市的20多家刊物、电台、电视台、唱片社发表歌曲、曲作150余篇,代表作有《黄果树瀑布》、《四季花歌》等。他的作品先后获全国奖8个,省级奖19个。另外撰有《歌曲作法》书稿十余万字,其中部分章节已公开发表,编辑出版了《贵州彝族民歌选》专辑(贵州人民出版社),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龙明洪(天柱县人)创作舞蹈剧《桔子红了》、《苗山巡逻》、《放鸽桥畔》、《炉火更红》、《春之歌》、《红军卫生员》、《星光》等音乐16部;创作歌剧、话剧、电视片配乐曲9部。创作歌曲100余首,其中《杉木深处侗家歌》、《金凤展翅》、《金色的地毯》等50多首已公开发表或演出。其理论著作主要有《艺术民主三题》、《关于现代派音乐的摘录与讨论》、《论调外和声》等。他创作的音乐、歌曲9次获省市和全国奖;经他配乐曲的电视片《高原彝家》于1984年3月获全国民族优秀节日二等奖,并被译成英、法、日三种文字,发行30多个国家。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杨秀昭(天柱县人)已创作《四月八组曲》、《春暖花开三月三》等各种体裁的器乐、声乐作品及歌剧、舞剧、电视音乐共100余首(部);编有教材《乐队配器法》、《管弦乐织体写作》两部,与人合作出版专著一部。其中论文《中立音与中调式应在音乐创作中占有一席》在广西音协主办的“音乐创作民族风格论文评奖活动”中获一等奖;本人专著《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考》、论文《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中的中立音与中调式》分别获广西艺术学院首届科研、创作、表演评选二等、三等奖。他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基础理论、包括民族音乐学、乐器学、乐律学等都作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有独特见解。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肖枚(女、天柱县人),歌唱演员,1984年10月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第二届电视大奖赛。获北京赛区中直机关优胜二等奖。1985年12月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声乐比赛获“金凤奖”(一等奖)。1986年6月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第二届电视大奖赛获“优秀演唱”奖。1987年5月参加全国“健牌杯”广播歌曲大奖赛获“优秀演唱奖”。1986—1989年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她演唱的专辑磁带三盒、拼盒10余盒,获全国第一届盒磁带比赛银奖。现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刘兰平(女,天柱县人)1983年8月在贵阳举办的第三届“花溪之夏”音乐会上,她独唱的《清水江摇篮曲》获二等奖;1985年元月参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星期音乐会”上获“侗族歌手”称号。

  龙庭才(天柱县人)在黔东南州歌舞团从事作曲工作,现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贵州分会、贵州音乐文学学会、贵州民族音乐研究会会员。他从小受家乡民间音乐的熏陶,在工作中又搜集了大量的侗族民间音乐曲调。1978—1987年,创作了《同志也请到侗家吃油茶》、《侗家花桥美》、《侗乡处处琵琶声》、《请来侗寨看花开》、《侗乡放排歌》、《你若真心爱阿妹》、《苗岭,我可爱的故乡》、《谁不把我林场夸》、《苗家寨前一条河》等歌曲;创作的器乐曲有《苗岭新年好》(二胡齐奏)、《侗乡新曲》、《侗寨变了样》、《我从侗乡来》、《山寨之夜》,创作的舞蹈音乐有《小伙伴》、《清水姑娘》、《新苗》、《采杉种》等80余首,其中获奖18个。同时,收集整理民间乐曲100余首,民间乐曲10余首,还发表了《浅谈侗族玩山歌》、《锦屏县启蒙区民歌调查》、《报京侗族民歌浅析》、《北部方言侗族地区民歌简述》等研究和介绍侗族音乐的学术论文。

  张勇(榕江县人),吴定帮(黎平县人)等人,自幼生长在南部方言侗族农村,对侗族大歌、琵琶歌以及侗戏的编导演出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虚心向汉族音乐戏曲界学习,对侗歌、侗戏的改革作了大量的工作培训,辅导了一大批侗族青年演员。他们先后将各种侗歌曲调熔入戏曲之中,改变了侗族传统戏剧过去单调的几种表演方式和唱法,对侗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吴少光(三穗县人),他在舞蹈编导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作品《苗族木鼓舞》获国家文化部及国家民委优秀表演奖;与人合编导的《斗鸟》获贵州省文化出版社一等奖;《银项圈》获三等奖;《花帕》获贵州省文化出版社、中国舞蹈家协会贵州分会颁发全省舞蹈选调演出编导三等奖;创作的《放鸭歌》(词)在贵州省农村歌曲征集活动中获三等奖,《天上有颗星》获全省少年儿童歌曲纪念奖。《请来侗寨看花开》(词)获贵州省第一届《苗岭之声》音乐节创作奖。此外,还在《舞蹈艺术》等发表了《谈苗族舞蹈动作中的“腰”》等学术论文。1986年加入了中国舞蹈家协会少数民族舞蹈研究会,并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部《舞蹈艺术》编辑部聘请为“《舞蹈艺术》之友”。

  侗族青年女演员吴玉连(黎平县人)、杨水先(从江县人)、陆金连(黎平县人)、吴杏兰(榕江县人)等在侗族大歌、琵琶歌的唱法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曾先后在国内外的演出场合中得到较高的评价。 赵县的挎鼓(又名背灯挎鼓),是一种很别致的民间舞蹈。表演者背上背着一盏特制的龙灯或西瓜灯,将鼓挎在腰间,双捶击打圆鼓。时而欢腾跳跃,时而旋转着敲打着轻快有序的鼓点。每值灯节之夜,数以百计的“背灯挎鼓”涌上街头,排成一字长蛇阵,在鼓乐声中,灯火之下,于欢乐的人群中往来穿梭表演。表演者与观赏者融为一体,共同享受着一种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喜悦,增强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