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煮水喝?

溪黄草是味什么中药?有什么特性?煮水喝能治什么病?

  溪黄草
  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熊胆草、血风草、黄汁草、溪沟草、香茶菜、土黄连等,主产于长江以南的湖南、四川、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溪黄草在广东各地临床应用普遍,并开发出多种以之为主要原料的防治肝炎的保健产品,如溪黄草冲剂、溪黄草袋泡茶等,市场潜力非常大。

  溪黄草  【通用名称】溪黄草
  【其他名称】溪黄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熊胆草、血风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溪沟草、山羊面、台湾延胡索(《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土黄连(《广西中草药》),四方蒿(《全展选编·传染病》),香茶菜(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溪黄草Rabdosia serra (Maxim.) Hara 的干燥全草。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学成分】
  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凉。”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苦,寒。”[1]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
  主根圆柱状,不分枝或稀分枝,有多数纤维状根。茎直立,高40一90厘米,基部径4—5毫米,有条纹,分枝或不分枝,全株被白色开展的长毛和密腺毛。
  溪黄草  叶密集,下部叶有柄,花期常枯萎;纸质,中部叶及上部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7.5厘米,宽2.5—3厘米,无柄,基部狭,全部叶羽状深裂,稀浅裂,裂片通常4—6对,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极偏斜,顶端稍尖,全缘或有疏齿,顶端的裂片大,倒卵状披针形,具疏齿,叶脉在背面明显,两面被长毛和密腺毛。头状花序径7—10毫米,在茎和枝端排成狭而短的圆锥状花序;花序梗短,密被开展的长毛及腺毛;总苞半球状钟形,长约6毫米,宽约10毫米3总苞片3—4层,绿色,线形,顶端渐尖,有白色膜质的边缘,背面被密长毛和腺毛,外层较短,长约3.5毫米,内层长6—7毫米,长于花盘,顶端常变红紫色,向外稍反折3花黄色,全部结实,外围的雌花极多数,花冠丝状,长2—2.5毫米,上部被疏微毛,长约为花柱的二分之一;中央约有40个两性花,花冠管状,长4—4.5毫米,檐部窄钟状,有5披针形裂片,管部上端被短微毛,花托半球形,中央明显凸起,两性花的窝孔较雌花的大,具齿缘。瘦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扁压,边缘脉状,两面被微毛;冠毛1层,污白色,糙毛状,稍长于花冠,基部连合成环。

  药理作用

  溪黄草有效成分溪黄草素A,尾叶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对人宫颈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性味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凉。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苦,寒。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3两)。
  功用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跌打瘀肿。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退黄。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肝利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瘀。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肿。"
  黄疸型肝炎:症见皮肤及巩膜黄染,恶寒发热,乏力,纳差,肝区隐痛,肝脾肿大,小便发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急性胆囊炎:症见恶寒发热,右上腹疼痛,牵及右肩背部,口干苦,恶心呕吐,或伴大便干结,或伴腹泻,黄疸等。
  选方
  ①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溪黄草配酢浆草、铁线草,水煎服。
  ②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疸者: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
  ③治湿热下痢:一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二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中医方药学》)
  ④治痢疾,肠炎:鲜四方蒿叶。洗净,捣汁内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儿童二至三毫升。(《全展选编·传染病》)
  ⑤治瘙闭:鲜香茶菜二两,鲜石韦、鲜车前草各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1]
  ⑥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溪黄草50~100克。田螺养水中2~3天,使其排尽污泥废物,然后将田螺尾部敲去少许,与溪黄草50~100克,同煮汤服食。

  生长习性

  溪黄草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都能生长,常野生在溪边湿地、村边、沟边、田边及林下。溪黄草属长日照植物,喜光照,在充足的阳光下,种子发芽良好,植株生长健壮;溪黄草怕渍水、怕泥土板结,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栽培种植,低洼积水土壤容易引起烂根。[2]
  编辑本段
  临床应用

  近期对香茶菜属中二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有许多药理研究报道,而以前者为多,如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抗肿瘤作用、护肝作用、对平滑肌和心血管作用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卢长安
  溪黄草  等作了山地香茶菜提取物对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实验研究,表明它对HIV-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溪黄草能否按照此思路进一步做一些药理研究,至今见诸报道的很少。廖雪芬等用线纹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的水提取物作了一些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三者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症反应,降低CCl4引起小鼠肝损伤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的作用,而狭基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的提取物能对抗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作用,说明三者都具有消炎利肝的作用。临床上,线纹香茶菜因清热利湿褪黄等功效,故广泛作为消炎利胆片、复方胆通片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近期有报道用溪黄草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0例,用溪黄草与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等制成制剂治疗乙肝68例(有效率84%),用溪黄草与其他药制成“炎瘤宁栓剂”等。

  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的功效,其实溪黄草是不能治疗慢性肝炎的,若是急性感染性的黄疸型乙肝可以用溪黄草做急性治疗,便是慢性乙肝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做有针对性的治疗,否则有可能延误病情,进而增加治愈的难度。 中草药溪黄草对肝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小三阳效果却非常有限[3]。
  编辑本段
  性状鉴别

  溪黄草
  茎枝方柱形,密被倒向微柔毛。叶对生,常破碎,完整叶多叟缩,展开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两而沿脉被微柔毛,叶柄长1-1.5cm。聚伞花序具梗,由5至多数花组成顶生圆溪黄草
  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狭卵形至条形,密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1.5mm, 溪黄草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并夹有腺点;萼齿三角形,近等大,与萼筒等长;花冠紫色,长约5.5mm,花冠筒近基部上面浅囊状,上唇4等裂,下唇舟形;雄蕊及花柱不伸出于花冠。
  线纹香茶菜
  茎枝方柱形,具槽,被短柔毛。叶对生,多皱缩,完整叶展开后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8.8cm,上面被具节微硬毛,下面被具节微硬毛并布满褐色腺点;圆锥花序由聚伞花序组成,苞片卵形,被短柔毛;花萼长约2mm,外具串珠状具节长柔毛,布满红褐色点;花冠白色,具紫色斑点;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
  溪黄草。非腺毛少,圆锥形,较短,1-3个细胞组成,基部细胞多膨大,顶端尖,疣突密且明显,下表面同叶脉处有明显波状纹线,毛茸密,近平匍状或斜向着生,有时顶端细胞主糨成弧形;腺鳞略呈平碟形,有四条棱突。
  线纹香茶菜。非腺毛多,宽圆锥形略扁瘪,1-5个细胞组成,顶端略呈三角形,向前下方略弯,表面有密点状突起,近基部细胞宽可至110-150μ,表面有纵向或放射状突起的波状纹理。
  溪黄草与茅岩莓鉴别
  1、植物形态的溪黄草与茅岩莓很容易辨认,茅岩莓的植物细细长长的,像龙须一样柔和、唯美。溪黄草有很明显的锯齿,很有质感。
  2.溪黄草为土黄色,叶大梗粗。茅岩莓为青黄色,梗长叶小。 3、溪黄草属于唇形茶类属物线纹茶菜。茅岩莓属于显齿葡萄科。
  编辑本段
  冲泡步骤

  所需用具:烧水的茶壶、泡茶用的瓷杯、滤网、装茶的容器、杯子及茶托。
  溪黄草
  第一步:烧水,装满水烧,此过程需要13分钟左右。在烧水的过程中把茶叶放进消 溪黄草好毒的瓷杯里,大概需要三份之一瓷杯容量的份量。
  第二步:水烧开后,把开水冲进瓷杯里,盖上盖子先洗洗茶叶,用手开一条缝倒掉洗茶叶的水再冲多次,盖上盖子泡5秒钟左右。
  第三步:随即把茶倒进烧毒后、有滤网的容器里,动作要迅速。
  第四步:把容器里泡好的茶倒进洗干净的杯子里,这样就可以饮用由苦变甜的溪黄草了。以此类推,一般放一次茶叶泡七次以上,次数越后泡的时间要越长,第一、二次3秒、第三、四、五次5—8秒、第六次12秒。。。一般不要超过25秒,尽量在一个晚上能喝完,这样才能发挥溪黄草的功效。

  文化底蕴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退黄。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肝利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瘀。

  历史背景

  溪黄草是近几十年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味中草药。中国最早记载其药用价值及用法的书籍是1962年编印的内部资料《揭阳县民间常用草药简编》,但其中未记载其植物图和学名。后来出版的《常用中草药手册》确定中药溪黄溪黄草茶草原植物为唇形科香茶菜属物线纹茶菜。但因香茶菜属植物种类较多,且外形易混淆,故目前临床上作为溪黄草入药的原植物除线纹香茶菜外,还有同属植物狭基线纹香茶菜、细花线纹香茶菜等。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关于溪黄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研 溪黄草究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证实,溪黄革的主要功效在于清热利湿退黄、凉血解毒散瘀,可用于湿热黄疸、湿热泻痢、跌打瘀肿等。溪黄草的水提物具有保肝、抗炎功能,近年被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伴黄疸者的治疗。另外,溪黄草中的某些成分经体外抗菌试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处大雾山区。有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溪黄草就是该县地产药材之一。以溪黄革为主要原料,配合当地另一特色药材藤婆茶以及绞股蓝、桑叶、枸杞、山楂等精制而成的溪黄八珍茶,是当地人民传统的保健饮品,真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肝健脾之功效。目前,该产品的生产已被广东省及广州市政府列为对连南瑶族贫困区的扶贫项目。溪黄草-化学成份 叶和茎中含二萜类化全物:溪黄草素A、B、D,以及尾叶香茶菜素A,2α-羟基熊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甙。β-谷甾醇、齐墩果酸、α-,α-二羟基乌苏酸、β-谷甾醇-D-葡萄糖苷及线纹香茶菜酸。溪黄草甲素和1,14-二羟基-7,20;19,20二桥氧基-(1α,4α,7α,14β,20β)贝壳杉烯-15-酮,5-羟基-4-甲氧基黄酮-7-葡萄糖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9
地方
第2个回答  2012-03-09
下火滴,好像能护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