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哪儿的方言?

如题所述

普通话不属于方言是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国由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所以每个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言。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人们之间正常的交往和生活。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便编造出了一套标准的语言系统,也就是当今盛行的普通话。很多人都以为中国普通话最标准的地方在北京。其实不然,它在北京隔壁的这个小县城。

从北京往东北方向出发,路过密云,进入的第一个县便是河北承德的滦平县,也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滦平县最早与普通话结缘在600年前的明朝初期。当时中原内地由于连年征战,百姓死伤惨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恢复国力,决定实行移民政策。而当时受战乱影响最小的滦平县,便是移民候选地之一。

明成祖夺位成功后,作出了迁都北京的举动。为了拱卫帝师,他将北古口外的军队和居民全都撤回长城以内。由于北京当时的官员都是从南京过来的,所以明朝的官话也以金陵雅音为标准音。滦平内迁后,也受到了金陵话的影响。清朝建立后,曾在承德大兴土木,修建避暑山庄。因此,滦平也成为了北京通往承德的重要通道。

清朝皇室为了安全和收益,将滦平设置为了由皇家内务府直管的皇庄和田庄,还安排八旗官兵在此地落户,建立旗庄。由于满清在入关后积极学习汉文化,所以他们便在原先南京官话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新的北京话。滦平当地来了一大批说北京话的人,久而久之便全成了北京话。由于两地之间仍存在一些距离差异,所以在方言上还是有所不同,那就是滦平话不带儿化音。

1953年,滦平县第四小学刚刚开学。年仅14岁的白凤然走进教室后,被老师喊到了办公室。在办公室里,他被老师要求给两位“陌生人”读课文。白凤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了。那两个陌生人听着白凤然的读书声,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色,还不时的在纸上记着什么。后来白凤然就渐渐忘了此事。

但没人能想到,那两人居然是国务院派出的语言专家,那次下乡就是从事语音收集工作。专家们通过对比发现,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音调比北京话“硬气”,没有北京胡同那些儿化音,容易推广,因此决定以滦平话为模板。而滦平县因为人人都能说一口普通话,如今也成了“普通话之乡”,许多人更是从事了播音主持的行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9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很多人在有空之余都会选择在国内进行旅游,可我们国家也有30多个不同的省份,每个地方每个省份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以及特殊语言文化,那么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方言,在我们国家有一个普通话特别标准的县城,那里的人方言以及普通话比起来根本就没有差别,最关键的是当地人的声音几乎都是可以直接去当播音员的,看到这里,不知道各位是否会在心中感到非常的好奇呢?

大家应该也都知道,我们在外面工作或者是学习的时候都是要会说普通话的,但是一回到家乡,大部分人还是会习惯说自己的方言,这样会显得更加的亲切,沟通也会更加的方便,而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这个普通话之乡其实就是河北省的滦平县,很多游客到这里旅游之后,就会发现,当地的小孩和老人,几乎都没有说方言,他们直言就是普通话,因此在这里进行游玩完全没有沟通上的障碍。

这里的人,几乎从小都会说普通话,并且说的特别的标准,在很有游客们看来,他们完全可以担任播音的职务,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人家的口音有多么的标准化。对于一些游客来说,有的时候到一个地方进行旅游,因为当地的景色很美,但对这个地方也比较偏僻,因此那里的人说话,也会比较有口音,或者方言感比较重,因此沟通起来就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有的时候问路可能都问不清楚结果,而在这里就完全没有这种困扰了。

当然了,其实在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多城市,他们的方言口音都非常类似于普通话,但是终究还是有那么一点差距,而这里的却非常的标准,因此很多人都怀疑他们的方言基本上就是普通话。据说他们的方言也已经被当成是当地普通话的教材了,由此可以得出,到底有多么的厉害。

这里经常也被称为是普通话之乡,当然这里除了是普通话之乡之外,当地的景点也非常的值得人们来进行游玩,不仅如此,这里的特殊民族文化,也得到了很多游客们的喜爱
第2个回答  2021-05-19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如何理解呢?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仍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é)”说成“hàn”,把“蝴蝶(húdié)”说成“húd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 lüè”、也有人念成 “qǐn lüè”;“附近”一词,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fǔjì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第3个回答  2021-05-19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首选语言。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平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
第4个回答  2021-05-19
现在的普通话是1953年确定的,主要以北京和承德滦平地区为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而且我觉得普通话更接近承德话一些。

普通话中采集的北京话用的是北京雅音,而现在北京人说的北京话主要是北京“胡同音”。胡同音是这样的:“诶(ei二声),这(zhei四声)位爷,今儿~您吃点什么?来碗卤煮~您看成吗?”普通话的表述是:“您好,请问您需要点儿什么?来一碗卤煮火烧可以吗?”

其实清末就有了普通话,就是北京的“官话”,当时的普通话和现在的也不太一样。但具体怎么说就不好描述了。后来,民国的时候又有几次改动,新中国成立后再次进行了修改规范,才成了现在的普通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