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行为习惯指什么 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行为和习惯的总称。

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

1、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

4、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扩展资料

养成习惯

1、提高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2、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无巨细,都要对自己提出明确,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并且认真依照去做,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为习惯了。

3、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意志力薄弱,控制能力差的人很难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建立督导机制。良好行为的建立除靠自身努力还要靠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就更有利与良好习惯的建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为习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3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

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

1.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

4.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扩展资料

2001年6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目前,人类社会已经高度信息化,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无不经历着一场变革,新生的和发展的事物正像潮水一样涌到了二十一世纪当代学生的面前,能让每个孩子正确认识,并容纳这些新鲜事,养成能与他人良好“共处”的好习惯,是我们这些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新任务。

现代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明确指出:“道德的核心是习惯”。行为习惯基本可分为“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主要依靠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为习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8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

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

1、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

4、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扩展资料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意义  

1、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

2、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

3、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

4、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

5、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必要的;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反之,会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为习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3-10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谚语深深地渗透了现代思想品德教育主体模式的理论。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多年的教育经验,培养同学们的行为习惯的主要内容有着几方面:
1、自觉遵守纪律行为习惯教育
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学生刚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就应了解校规校纪,就应知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规范的内容,还要根据本班特点,删减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同学们要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明确自己的目标:正直、善良、健康。要明白成人比成 材更重要,要培养社会有用的人,要让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并在班里经常开展爱心、责任心教育活动,明确我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兴亡和我们每个人都有联系。爱国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校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放学后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思想觉悟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要加强我们同学们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如早自习,教室内能安安静静的,课间操场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狠抓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学生要遵守纪律,要学会放得开,收得住。这些养成教育在开学初我们的同学就要做到扎实有序,这样就会使我们的同学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主学习习惯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暴自弃,针对这些学生我们也会要求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不能歧视,相反要给你们格外的关照。我认为批评永远不如激励奏效,要让这些同学找回自尊与自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相信他们的潜力,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也会要求我们的教师应更多地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学生有过错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真诚地帮助他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表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潮,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3、自我管理习惯教育
有些同学在课间午间老师不在教室时,往往自控能力较差,常常有讲闲话、搞小动作,甚至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的同学一定要作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投入学习中,并实行民主管理法。班干部要负起一定的管理班级的责任,努力提高我们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习惯。如果这样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就会相应提高,整个班级的班风就正、学风就浓。
4、文明礼貌习惯教育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同学们应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得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通过一些列的文明礼貌教育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个人修养。
5、卫生劳动习惯教育
卫生劳动习惯教育包括教育学生爱惜劳动成果,不乱扔垃圾,积极认真完成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在家里同学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整理房间、自己铺床叠被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应帮助父母干些家务活,如:扫地、倒垃圾、烧饭、采茶等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不挑食、不偏食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