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哪首词里面的????谁写的

如题所述

出处: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原文: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释义: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扩展资料:

鉴赏: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背景:1925年1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故乡,建立中国共产党韶山支部,后有组织人民协会。1927年1月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又一度回到韶山。这次回到故乡,忙了三天三夜,向群众作了讲演,组织了几次农民运动工作座谈会,听取了党支部的汇报。

他特别指出要建立农民革命武装,随时准备粉碎反革命破坏农民运动的阴谋。这之后,韶山一带的农民运动更加深入发展了。三个月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接着湖南反动军阀也于5月11日在长沙突然袭击总工会、农民协会等革命组织,逮捕屠杀革命党人,这就是血腥的“马日事变”。这个事变激起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愤怒,各地立即组成革命武装。当时韶山也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湘宁边区司令部,集中一千多人的队伍,三百多支枪,准备配合友军夺取长沙。

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这个革命计划没有成功。农民武装力量反而被反动派各个击破。后来反对派的军队分三路进攻韶山,农民自卫军英勇抵抗,终因众寡悬殊,失败了。接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许多农民都壮烈牺牲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到韶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8

是出自毛泽东所做的一首七律《七律·到韶山》,原句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全诗原文如下: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白话文意思是: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上海发动反对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在此次政变中大肆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当时韶山人民成立了农民自卫军,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后来在英勇抵抗后失败。

1959年6月,毛泽东巡视回到故乡,夜深不眠写下这首《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这首七律,记述了作者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诗前小序,虽短短两句,28个字,却对故乡无限深情。作者以历史的高度,用如椽的大笔,为32年间韶山天翻地覆的巨变掀开了史诗的序幕。

首联与诗前小序相照应,表明此诗是对32年前往事的回忆和作者对故乡怀有一片深情。别梦依稀咒逝川,写今日久别重逢,如流的岁月唤起了作者已依稀如梦的回忆。别梦依稀,深沉地抒写了作者多少年来对故乡神驰梦绕的怀念。

颔联紧接上联,不但诗化、形象地概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民武装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也象征全国军民与蒋介石的斗争。一个“卷”字状写了农民运动波澜壮阔、迅猛发展的声势。

颈联是对韶山、湖南乃至神州大地各族人民英勇斗争为国捐躯烈士的歌颂。因为农民运动受到残酷镇压,当会有很多革命志士牺牲,不过革命并未因此停止,而是按照“压力愈大,反抗愈烈”的革命规律发展,最终导致了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

尾联形象地描写了故乡旧貌换新颜的景象,生动感人。作者从历史的万千追忆中转回到现实。又承“新天”而描写现实社会的美好。眼前的现实正是革命者孜孜追求的“新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这是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中的一句。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8-08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注释

〔到韶山〕韶山在湖南省湘潭县,是作者的故乡。一九二七年一月,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曾回到韶山。三个月以后,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五月二十一日湖南军阀许克祥在长沙袭击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革命团体,屠杀革命群众,这就是马日事变(旧时用韵目代日期,马日即二十一日)。当时韶山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拿着枪和梭标,准备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后来反动军队大举进攻韶山,农民自卫军在英勇抵抗后失败。作者在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重返韶山,离一九二七年一月已经三十二年多。这首诗便是对于三十二年来的斗争和胜利的概括。
第4个回答  2015-08-08
七律《到韶山》 出自毛泽东诗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