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打明朝败百次起百次,为何被清朝打败后起不来了?

如题所述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段童谣在明末时期的北方省份有着极为巨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相信这段洗脑般的童谣?因为当时北方数省(尤其是陕西)的农民已无法生存,连年的干旱、灾害,官府的重税,极大的激化了本就尖锐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明朝政权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

明朝有两大敌人,分别是四处流窜,越剿越多的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以及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清。

然而,明朝政府始终没能在攘外和安内之间分清主次关系、先后顺序。因此,只能像救火队员一样,把有限的力量反复调来调去:李自成声势大的时候,去镇压李自成,满清威胁大的时候,又调兵去抵抗满清。

比如1638年,崇祯十一年,孙传庭与洪承畴围剿李自成,打得他几乎全军覆没。最后,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这是明朝政府最接近彻底打败李自成的一次。

可惜的是,满清扮演了李自成的救星,这一年,多尔衮率领大军突然攻入长城,崇祯被迫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御,李自成得以侥幸活命。

事后,孙传庭因为反对调陕西兵北上,被投入大牢,一呆就是三年。一年多以后,洪承畴在松山之战中,13万明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镇压李自成最为厉害的洪承畴被俘后投降,曹变蛟则在松山失陷时被杀。

相比之下,满清入关之后,面对的敌人分别是偏安南京的南明和李自成。南明政权始终沉醉在“联虏平寇”的美梦中,完全没有意识到,满清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敌人。

结果,当满清放手集中全部力量追着李自成打的时候,南明只是扮演了一个奇怪的旁观者。

李自成的失败是因为他没有政权维持下的根基。本来他就是流寇式运动游击战,走街过府、杀富济贫。虽然获得广大贫民拥护,但地方政权他并没有掌握。严格来讲,并不是正式的割据政权,充其量是些档次高的土匪。

所以,一旦明朝认真对付他们,立刻就会土崩瓦解、失败的往往很惨。但已经末路的明朝政权已经无力根本上来消灭他们,致使李自成们虽然失败,却能不断东山再起。但李自成流冠式特点没有改变,特别是后期,他已经成立了大顺政权,而基层政府建设和新旧政权更迭,却并没有做,也可以说不会。仍然是自己率领军队,直指北京城下。

好像是他亲自指挥攻灭明朝,其实他也不知道如何坐镇天下、统领四方,仍然是一群流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当他率众攻入北京,事实上已经灭掉明朝政权,他更是不知道如何料理这若大家业,也恰好给了已经虎视关内好久,而且已经早就做好充足准备满清政权最好时机。满清早有吞并中原、全面占领中原的野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