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中阎罗,原来是什么意思这首诗中又代指什么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

如题所述

原诗句是: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意思是:这次到阴间去召集牺牲的同志。用十万大军杀死阎王。

阎罗王

阎罗王原意:

阎罗王,亦称“阎王”、“阎罗”、“阎王爷”、“阎魔王”、“阎罗大王”,为阴曹地府中第五殿的殿主冥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阴间神祇,传说为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鬼王,半神半鬼,为民间家喻户晓的著名冥神,在阴间常以“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两对鬼使差为左膀右臂。《问地狱经》的记载称阎罗王生前是毗沙国的国王(民间传说为包拯

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摩罗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死神之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中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佛教也将十殿阎王概念吸收,由此佛教神话中阎罗王冥界之王的神职被剥夺,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本土道教一样由隋朝韩擒虎担任的地府第五殿的殿主。

十殿阎王(十大阎王)依次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阎王在这里代指:国民党反动派。

这首诗共四句,前两句运用了倒接法,后两句承上启下,运用了借代手法,以及自问自答、自呼自应的修辞手法

诗的前两句用倒接法。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革命事业的开创自然是备极艰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牺牲的心情。但做诗要是顺着这个意思去写,就显得太平实。诗人把“断头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恰似睛空中的一声惊雷,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对读者来说,则能产生一种凝精聚神,急欲一读的强烈效果。再说这一组诗主要在于抒写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胸怀,而不在于述说革命创业的艰难,所以这一提前又有侧重意义。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开头对整个组诗起到了大气包举,笼照全篇的作用。所以这是一个发端突兀,豪气凌云的极好的起句。后两句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作结,是对前面自问式起句的呼应,也可以说是自答之词。但这里丝毫没有议论式的叙说,而是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这个结句犹如空谷中一声惊天动地的长鸣,壮怀激烈,使人拍案叫绝,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昂然挺立在读者的面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2

《梅岭三章》中的“阎罗”,原来是地狱之王。是梵语Yamarāja音译“阎魔罗阇(shé)”的简称,又译作“阎魔”、“焰魔罗”等,俗称“阎王爷”、“阎罗王”。

“阎罗”在这首诗中借指国民党反动派。“此去泉台招旧部 ,

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作者在这句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阎罗”比喻凶恶残暴的国民党反动派。这个比喻是借喻,没有本体,没有喻词,直接使用喻体“阎罗”。使用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第2个回答  2020-02-22

《梅岭三章》中“阎罗”,原来是(指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阴间神祇,传说为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鬼王)。这首诗中又代指(反动统治者)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