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老虎为什么叫大虫?

如题所述

是因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类:
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大”有长(zhǎng)、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中排行第一的为“大哥”;“大”又是敬词,如称“大人”“大夫”“大王”等。而老虎是兽中之王,属毛虫类;故“大虫”也是毛虫之首领,兽中之王的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8

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大”有长(zhǎng)、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中排行第一的为“大哥”;“大”又是敬词,如称“大人”“大夫”“大王”等。

虎属毛虫类,是兽中之王。古人把“五虫”的首领与五行方位相配,西方之神即为白虎。“大虫”也就是毛虫之首领,兽中之王的意思。

老虎被称“大虫”,最早可见晋代干宝《搜神记》。

扩展资料

老虎被称作“大虫”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的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其中有文字讲到“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

译文:扶南国国王范寻,在山里养老虎,有犯罪的人,就把犯人扔给老虎,如果老虎不吃他,就赦免了他。

在《水浒》中有写到“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夥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译文:近来景阳冈上有老虎袭击过往行人,如果要过岗的客商,可以趁着正午时分成群结队过岗,请小心谨慎,不要不听劝阻,损伤自己。

以及武松在景阳冈醉卧大青石上时,“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古代称呼老虎为“大虫”主要是从唐朝开始的。而之所以会称老虎为大虫那是因为老虎中的“虎”字与唐朝君王祖先的名字重叠了,所以为了避讳,老虎变成了“大虫”。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武松打虎”的故事,在水浒传中,关于武松打虎的描述是这样的,武松喝酒的时候老板说“前面景阳冈上有一个吊睛白额大虫,每到晚上就会出来伤人,已经有二三十个路人被伤了,官府下令让猎户去捉大虫。后来武松上了冈,发现了一只吊睛白额虎”。在这里,老虎被称之为大虫,我们都知道老虎是森林之王,那它怎么会和虫子挂钩呢。

第一,老虎被称之为“大虫”是起源于唐朝。

我们都知道,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权至上,皇家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对于皇家来说,是有很多避讳的,比如说观世音菩萨被称为是观音菩萨,就是因为观世音的“世”和李世民的“世”冲突了,而老虎也是这样,李渊的爷爷名字叫做李虎,所以这个时候,老虎虽然是一种动物,但也还是中枪了,君王叫你名字里不能带虎,那你就得改名,于是老虎就变成了“大虫”。

第二,“大虫”这个名字放到现代觉得不好听,但其实在古代,它是一种尊称。

很多人觉得“大虫”这个名字不好听,但其实在古代的时候,这个名字是一种美称,因为它里面有个“大”字。而之所以会说称“虫”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虫”是万物的统称,不管是天上飞的,是地上跑的,又或者是水里游的,甚至是人类,都属于是“虫”的一种。所以称老虎为“大虫”其实也是人们对老虎的一种敬畏,是尊称。



第3个回答  2014-04-15
这种回答的错误的。 其实,将老虎称为“大虫”,最早形成与唐朝,原因并不复杂。唐朝的皇帝姓李,开国皇帝李渊的祖先名叫李虎。李家当了皇帝后,“虎”字就不是老百姓可以叫的了,这种做法在中国古代叫避讳。因此,在唐朝的官方文字记录中,几乎见不到“虎”字。其他还有,因李世民的名字里有“民”字,朝廷的一个重要部门,以前叫“民部”,后来也改叫“户部”了。唐朝避讳“虎”字以后,曾经被大家叫惯了的老虎,就不得不改一改称呼。读书人想来想去,从古代经典里找出一个“五虫”说法,便依此给老虎改了名号,又不失掉书袋的文雅。因此《大戴礼记》中的“五虫”分类,只是把老虎称之为“大虫”的弱势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唐朝时期对“虎”的避讳,《大戴礼记》中的“五虫”分类,也许早就被人忘了。换句话说,唐朝以前将老虎称为“大虫”的并不多,也并不流行。至于《搜神记》中将老虎称为“大虫”,我觉得或许也是后人修改的结果,因为这部书确实被后人改过不少。 唐朝如果是一个短命的朝代,老虎改名为“大虫”可能不会在唐朝灭亡后还延续了很长时间。偏偏唐朝寿数很长,老虎改名“大虫”终于被叫习惯了,约定俗成了。以至于到宋代,人们还是习惯这么叫。《水浒》虽然说的是宋朝的事情,写作时间却在明朝。由于《水浒》是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读物,因此,它的文字语言也比较接近当时百姓的口语,甚至有现代人将《水浒》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水浒》将老虎称为“大虫”,并不是故作高雅,找一点古代词汇来显示学问,而是说明,明朝的民众依然把老虎习惯性地叫做“大虫”,可见唐朝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但是,《水浒》也显示出将老虎称为“大虫”已经只是一种历史遗留的习惯,而不再是避讳了,否则也不会有“五虎上将”之类的说法。此外唐伯虎之类的名字在明朝出现,也是同样的道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15

在古代,虫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泛指一切的动物,比如鸟、兽、鱼等,老虎威猛强大,因此加个“大”字来表示。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时,称呼老虎就叫作“大虫”,这是古代约定俗成的叫法。我们现代社会由于经过生物科学的探索,将生物划分得极为详细,哺乳动物、昆虫、冷血动物等等,在我们的印象中,虫就是蠕动的、弱小的存在,这和古代的语义中的“虫”有着天壤之别。

其实老虎在古代也叫老虎,但这并不是它唯一的称呼。东汉的著作《大戴礼记》里将“虫”定义为一切动物的总称,并分出了五种类型的“虫”,即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

这种说法是存在,但在生活中并不常见,毕竟很少有人将自己称呼为虫,但这也说明了古代的划分方式,“虫”不是一种具体的动物,而是一个泛称。

理解了虫的定义之后,再来看“大”字,其实这个更好理解,古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勇猛、有着强大的力量,而“大”与小相对,有“首”的意思,可以表示强大、重大等,对百兽之王的老虎来说,“大虫”也就是众虫之首领,这也符合老虎的定位。

最早有记载“大虫”这个称呼的,是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里,唐朝之后,由于李渊的祖先叫李虎,为了避讳,老虎就不叫老虎了,所以大虫这个很少用的名字就被拿来用了。

唐朝历经两百多年,这样叫的时间一久,也就成了习惯。《水浒传》是明朝写出来的,那个时候还称呼老虎为“大虫”,可见这种说法的影响之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