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从一年之中的什么时候开始?

如题所述

春天从立春开始,在北半球,公历3月下旬开始,在南半球则是9月下旬开始。

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

春天,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扩展资料

一、相关节气

1、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2、雨水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

3、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4、春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

5、谷雨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

二、主要节日

清明节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节气是按照太阳回归年制定的。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天(自然季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7

春天从立春开始,在北半球,公历3月下旬开始,在南半球则是9月下旬开始。

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立春又称作岁首、正月节。事实上,在过去,中国人根据旧历,把“立春”作为一年的初始。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一般在阳历的二月四日至五日,也正好处在春节前后的十天之内,但单以"立春"为春天的开始,并不符合天气的实际情况.二是传统的说法。

我国农历的春天,是指正月、二月、三月.并把正月叫做“初春”“孟春”,二月叫做“仲春”,三月叫做“阳春”。这种说法比较合乎实际,

现代气象学的规定:是连续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由热带到寒带,还是以平均气温为标准来确定进入春天的迟早较为科学。

扩展资料:

立春又分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古人非常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所以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时至立春,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4

春天从一年之中的立春时候开始,理由是“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一般在阳历的二月四日至五日,也正好处在春节前后的十天之内。

1.从天文现象看,就是以春分(3月21日)春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

2.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12月为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扩展资料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北半球的公历为2月初—5月初,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则是9—11月。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3-14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就是以春分(3月21日)春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并且常常把4月作为春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12月为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5.候温划分法
这种划分法是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从10℃升到22℃是春季,从22℃降到10℃是秋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8

因为春天开始的标志是立春,立春代表的寓意就是春季的开始。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不过这个时候离天气变暖还有一段时间,因为还有倒春寒,等温暖的春天大概要到3月中旬了。

“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用阳历计算的,也就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24个等分点计算的,并不是(如许多人误会的那样)以阴历(月亮历法)计算的。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很长、太阳高度较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之间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 按照近代天文学的“四季”划分标准,是以 春分(3月21日左右——比立春要晚 45 天)、夏至(6月22日左右)、秋分(9月23日左右)、冬至(12月22日左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目前人们通常认为3月、4月、5月这三个月属于春季;6月、7月、8月属于夏季,9月、10月、11月属于秋季;12月、1月、2月属于冬季。

中国幅员广阔,南北相距几千公里,所以,同是一个季节,温度大不相同,比如春季,最南边的广东海南已经穿夏衣了,可是最北边黑龙江以及内蒙新疆一带还在穿棉衣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