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签订的主要条约。

如题所述

主要以下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在1842年8月29日,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签定的《南京条约》
在《南京条约》以后,中英又签定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在这两个条约签定以后,
1844年中美签定了《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851年中俄鉴定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8年5月中俄签定了《瑷珲条约》,
1858年6月中国与英,法,俄,美,俄四国签定了《天津条约》,
同年11月中国又与英,法,美三国签定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60年中英,中法,中俄又签定了各自的《北京条约》,
1861年6月中俄签定了《堪分东界约记》,
1868年中美签定了《中美续增条约》
1874年10月中日签定了《台事专条》
1876年9月中英签定了《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
1881年中俄签定了《伊犁条约》,
1884年中法签定了《中法简明条约》
1885年签定了《中法新约》,
1890年和1893年清政府与英国签定了《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1896年的《中俄密约》,
1896年签定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1898年中德签定了《胶奥租界条约》,
1898年中英签定了《订租威海卫专条》
1901年清政府同俄,英,美,日,德,法,意,奥,西,比,荷11个国家签定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11
1858年[咸丰八年] 5月28日,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时,用武力迫 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的 "中俄瑷珲条约"。清方由黑龙江将军 "奕山"与俄 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签订。从此我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 外兴安岭以南六十馀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 小块地区[後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把 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昔,瑷珲城方圆五公里,有内外用松木制成的城墙,两木之间填入黄 土。高约六米,有深护城河。当年约有人口四万多,其中商人约叁千多人。 目前只馀留下一颗松树,称"见证松",让後人凭吊。
第2个回答  2014-09-11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第3个回答  2014-09-11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不平等条约是指在签订条约的国家多方中,一方(或多方)以武力或政治施压等手段,胁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签署的条约,由于缔约双方的谈判地位不对等,导致最后缔结的条约不平等,因此条约通常都会对某一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产生侵害。不平等条约通常是停战的条件和结果,为了结束战争而签订的条约即为和约。
这一阶段既是中国由君主专制社会走向半殖民社会的开端,也是列强在中国建立殖民体系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形成。《南京条约》又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构成了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中最重要的奠基。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中方需与英方商定
  1860年北京条约: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5.准许华工出国
  1858年夏天津条约: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44年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1895年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1901年辛丑条约: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与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1901年辛丑条约: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与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