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求答案

一、 单选题
1. 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
A、σ e
B、σ s
C、σ b
D、σ -1
2. 在Fe-Fe 3 C相图中,钢与铁的分界点的含碳量为( )。
A、2%
B、2.06%
C、2.11%
D、2.2%
3. 通常铸锭可由三个不同外形的晶粒区所组成,其晶粒区从表面到中心的排列顺序为( )。
A、细晶粒区-柱状晶粒区-等轴晶粒区
B、细晶粒区-等轴晶粒区-柱状晶粒区
C、等轴晶粒区-细晶粒区-柱状晶粒区
D、等轴晶粒区-柱状晶粒区-细晶粒区
4. 碳钢中含硫量过高时,将容易引起:( )
A、冷脆
B、热脆
C、氢脆 
D、兰脆
5. 在选择铸型分型面时,应尽量做到:( ) A.    B.    C.    D.
A、使型腔均分于各砂箱中
B、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型面
C、使分型面为非平直的面
D、使分型面为一个平直面,且使型腔全部或大部位于同一砂箱中
6. 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 ) 的能力,称之为强度。
A、断裂
B、屈服
C、高温
D、高压
7. 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 ( )。
A、组元
B、合金系
C、相
D、组织
8. 车削时( )属于主运动。
A、工件的移动
B、工件的转动
C、刀具的移动
D、刀具的转动
9. 为下列批量生产的零件选择毛坯:机床的主轴应选( )。
A、锻件
B、铸件
C、焊接件
D、冲压件
10. 铸铁件产生热裂的原因为:( )。
A、含硫过多
B、含磷过多
C、浇注温度太高
D、浇注温度太低
二、 多选题
1. 贝氏体可以分为( )。
A、珠光体
B、上贝氏体
C、下贝氏体
D、索氏体
2. 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 )三个阶段。
A、塑性变形
B、断裂阶段
C、马氏体转变
D、贝氏体转变
3. 锻造前对金属进行加热,目的是( )。
A、提高塑性
B、降低塑性
C、减小变形抗力
D、以上都不正确
4. 板料冲压加工时,拉深工序常见的缺陷有( )。
A、翻边
B、起皱
C、成形
D、拉裂
5. 确定浇注位置时,应将铸件的重要加工表面置于( )。
A、上部
B、下部
C、侧面
D、任意部位
E、
三、 判断题
1. 铁素体是碳溶解在α-Fe中所形成的置换固溶体。( )


2. 钢中的含硫量增加,其钢的热脆性增加。( )


3. 在一般情况下,金属结晶后晶粒越细小,则其强度越好,而塑性和韧性越差。 ( )


4. 锻件中的纤维组织导致其力学性能具有各向异性。( )


5. 球墨铸铁是经过孕育处理和球化处理得到的。( )


6. 金属塑形越高.变形抗力越小,锻压性能越好。( )


7. 调质钢经淬火和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 )


8. 铸铁件因生产方法简单,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减振性能等都好所以得到广泛应用。( )


9. 细晶粒组织的可锻性优于粗晶粒组织。( )


10. 因锻造之前进行了加热,所以任何材料均可以进行锻造。( )

一、
1 B、σ s
2 C、2.11%
3 A、细晶粒区-柱状晶粒区-等轴晶粒区
4 B、热脆
5 D、使分型面为一个平直面,且使型腔全部或大部位于同一砂箱中
6 A、断裂
7 A、组元
8 B、工件的转动
9 A、锻件
10 A、含硫过多
二、
1 B、上贝氏体 C、下贝氏体
2 A、塑性变形 B、断裂阶段
3 A、提高塑性 C、减小变形抗力
4 B、起皱 D、拉裂
5 B、下部 C、侧面
三、
1 错
2 对
3 错
4 对
5 对
6 对
7 对
8 对
9 对
10 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