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血白蛋白很难买到?

如题所述

先说说国内人血白蛋白的现状、就单产品、市场占有率、进口产品占到绝大多数、至少看到过一个数据、进口产品占大概60%的份额。

在进口如此之多的白蛋白情况下为什么还是在临床上很难使用到呢?我觉得原因如下:

1.来源困难,产量少、造成的市场绝对短缺。      

人血白蛋白不能够人工合成,必须从健康人的血液中分离得到,这就是说,市场上每一瓶药物都是别人身体里的。

说到具体来源,国内和国外略有差别。国外主要来自于志愿者,在自愿的前提下,免费提供血液成份,不定期,类似于国内的义务献血,但是据不准确的了解、还是会在最后给与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但是主要是类似误工费之类的。

国内主要由血站向厂家供应,而血站会有一批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的,相对固定的供血员。对、就是卖血的!!但只不过是高级卖血的,会有定期检查以保证身体健康。至于是每次算钱、还是月结、我就不是很清楚了。而国内现在这样的血站越来越少了、在2011年、国家又再次关闭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云贵川三地大概22家成份血血站、这样国内来源进一步缩小。

国内的来源少了、国外的自然相对多些、但是血液制品在国内属于限制进口种类、所以总量就更少了。

2.厂家于政府的价格博弈造成的市场相对短缺。

本来因为上面的原因、人血白蛋白就少了、但是国家对以该产品还有最高零售价的限制。厂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人血白蛋白在送至商业配送公司时就是按最高零售价销售的、同时会有相对应的捆绑销售产品、这让商业公司也非常辛苦。货按最高零售价到了商业公司、同时还有基本没人要卖不动的捆绑销售产品、商业公司也要赚钱啊、如果平价送到医院、他们不是亏了!那当然就不送医院了、于是就再次加价以零售的方式销售向临床针对单个患者销售。所以人为的造成白蛋白紧张或者短缺的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2

1,单采血浆不足,2015年国内采浆量5000~6000吨,实际需求超过8000吨

2,国家是想增加采浆站,但是省一级政府阻力较大,上面也有人说了,觉得没面子(就是贵州啦,全关了,这两年在恢复中)每年现在新批浆站5~10个,新浆站采浆量成长速度一般一年+10吨,3年后基本达产

3之前血制品有最高零售价,医院不能15%加价,所以没什么赚头,动力不足,整个市场本身又是供不应求状态,所以黑市盛行,目前最高零售价取消,实际到手价格可能还会下降(待观察)

4,白蛋白作为唯一能进口的血制品(说法有异议,懒得证实),其实还好,进口的市占率好像有一半。相比之下各种特免才更难买,而且黑市溢价更高国内现在在产的血制品批文好像是23个(具体忘了),其实还是太多,血浆资源利用非常不效率(很多企业只有几个文号,国内一般使用的文号有11种,只有莱士,华兰几个最大的全,当然白蛋白最普通的都有),这几年莱士带头开始行业整合,几家上市公司都蠢蠢欲动,接触过华兰,博晖都想做收购(目前行业内都在互相出价),乐观估计几年内,行业内玩家会只剩下个位数,几家上市公司肯定优势明显。我觉得放开价格管制后,黑市会被挤出,公司利润增加,血浆资源更抢手,行业整合加速,当然新开浆站和提高浆民采浆率等等都会更积极,以后会好买到一些。但是这是个不可再生稀缺资源,总体上供不应求会是长期属性,另外政策严控领域,政策风险比较大。

第2个回答  2017-11-22

1.价格之困  2.市场整顿趋严  3.血浆供不上,造成人血白蛋白紧俏  4.药品奇缺,医生不轻易给病人开处方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血液制品,是从人的血液中提取的药剂。临床上,人血白蛋白的作用是提高危重病人的人体免疫力,主要针对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低蛋白血症的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及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