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无法解决的蒙古边患清朝却解决了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8

蒙元灭掉南宋后,对汉族人进行残酷了压迫和统治,而朱元璋建立汉人政权明朝后,由派徐达和常遇春北伐,灭掉了元朝,元顺帝和整个蒙元政权驱逐到了长城以北的地面。由于自宋朝开始,蒙古族和汉族之间进行了长达两三百年的征战,因而在明朝时期,汉族的明朝政权与长城外的蒙古各个政权之间,存在着尖锐的民族矛盾,长期处于对峙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永乐皇帝朱棣五征蒙古,以及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万历三大征中的宁夏之役等,都是明朝与蒙古政权之间军事对抗局面的集中体现。

为了抵御蒙古政权的南下,明朝不仅制定了“天子守国门”的国策,还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筑明长城,打造九边精锐,但是自始至终,明朝都没有解决蒙古问题,明朝的实际控制范围也没有染指长城之外的蒙古地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满清政权自建立之日起,就逐步与蒙古各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通过五项举措很好的处理了蒙古问题。

第一,将与蒙古贵族的联姻,定为清朝的国策。

满蒙联姻最早可以追溯到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曾三征蒙古科尔沁部落,皆大败而归,之后努尔哈赤通过联姻的方式,先后迎娶两位科尔沁贝勒的女儿为妻,开始建立了与蒙古部落的联盟。

而在皇太极与顺治时期,与蒙古的联姻达到巅峰,蒙古势力成为新兴的满清政权的重要支持力量。其中,皇太极的五位后妃都出自于蒙古,其中包括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而顺治皇帝的两任皇后也皆出自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博尔济吉特氏家族。

除了迎娶蒙古女子为妻,满清政府还将不少皇室子女远嫁蒙古,包括康熙朝的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乾隆朝的七公主固伦和静公主等,都是嫁给了蒙古王公。

通过联姻,满蒙之家缔结了长达三百年的友好关系,也确保了清朝时期蒙古地区的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设置蒙古八旗,为蒙古贵族提供进入国家统治集团的通道。

八旗制度,包含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制度不仅仅是军民一体的生产和军事制度,同时也是满清政权实施政治统治的根基,实际上,不仅仅是满洲贵族,广义上来说的八旗才是整个国家最为重要统治集团。

而通过设置蒙古八旗以及抬旗制度,实际上也是为蒙古贵族支持满清政权、获取八旗旗人的特权,并且进入国家统治集团提供了通道,通过这样的机制,稳定了蒙古贵族,并且能够鼓励和激励蒙古贵族参与到国家的统治之中,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清末名将僧格林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通过木兰秋闱等仪式活动,在拉近与蒙古王公距离的同时,也是在定期性的检视蒙古地区的情况。

木兰秋闱,名义上是满清帝王为了遵循马上皇帝的传统,进行骑射演练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最为重要事情就是在秋狝木兰时,会聚蒙古各部王公,以笼络蒙古上层贵族,同时检视蒙古地区的情况,进而加强对于蒙古地区的实际控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对于不听话的蒙古贵族,清朝政府打起来那也是毫不含糊。

康熙三征噶尔丹就是最好的体现。康熙年间,漠西蒙古准格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皇俄国的支持下不断袭扰大清领土,并且妄图吞并喀尔喀蒙古,康熙在1690年至1696年期间,发起三次征讨噶尔丹的战争,最终噶尔丹兵败身亡,康熙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版图,之后的乾隆彻底平定了蒙古准格尔部。

在康熙之后,又出现了策妄阿拉布坦、罗卜藏丹津等蒙古贵族的叛乱,也遭到了清朝军队的极力镇压,可以说清朝年间,对于听话的蒙古部落,清朝给予了极高的礼仪优待,但是对于不听话和清朝对着来的蒙古部落,清朝政府打起来也是绝不手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