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猫每天晚上都发情

如题所述

公猫一般情况下6个月大以后有发情的征兆,也视猫的发育情况有时间上的差异。

公猫发情前的症状是在地上打滚。

公猫发情后,精神亢奋,用鼻子到处去嗅,然后会回过头来往嗅过的地方喷一点带油性的液体,液量不是很多,然后再回过头来嗅嗅,还用前爪做出刨土的动作去埋一下,喷溅的这个液体特别骚,是用来占地盘,打卡吸引母猫的。有的时候会到处尿尿,在沙发上、床上、地板上,趁没有人的时候会给你尿上一大泡尿,这个尿量不是打卡时的量,这个尿量是正常尿尿的量。

猫发情时还会嗷嗷的大声叫,有时是一种歇斯底里的鸣叫,猫自身无非控制自己的欲望,是荷尔蒙在作怪,需要家人给予安抚,多抱抱他,和他聊聊天,能暂时平抚一下他的欲望。这也要看猫自身的性情,温顺的猫还好,遇到脾气暴躁的猫,这时候不要去抚摸或抱,他可能会给你一爪或咬你一口!

公猫发情期就有想外出流浪的欲望,他要外出寻找自己的爱!对于没有出过门或不经常出门的猫,如果自己跑出去谈恋爱去,十有八九就回不来了,因为在门外他对家的位置是没有概念,尤其是住高层楼的,他只会记住自己家的方向和位置,但他对楼层没有概念,我家公猫自己遛出去,不是上楼就是下楼,然后跑到我家这个方位,就趴在人家家门口等着进门。

公猫发情一般时间较长,有半个多月的时间,间歇时间较短。如果得不到交配,会持续下去。有些夜不能寐的情况,半夜嚎叫搞的邻里不安,不思饮食,身体消瘦。

在网上买的抑制发情的药,猫吃了后有缓解症状的作用,也不敢给他多吃,但没有几天猫又开始闹了,看着他就心疼。实在是于心不忍,在公猫1岁半时给他去了势。

公猫去势后,不怎么喜欢出门了,正常吃饭,偶尔有几声鸣叫。在给大猫去势的同时,给半岁的小公猫也去势了(小公猫还没有来得及发情呢,有蹭悠着打滚的迹象了),小公猫现在有打卡的动作,但没有液体喷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从天性方面来看,几乎所有野生的猫科动物,天生都有领地意识,它们喜欢独处,并且惧怕人类。

这种惧怕人类的天性无关体型大小,猫的祖先(felis silvestris)同样也不例外。

20世纪30年代,生物摄影师弗朗西斯.皮特(Frances pitt)曾经尝试接触欧洲野猫(家猫祖先的近亲),她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会被野猫视为威胁。


图为非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lybica),也称为沙漠猫,是野猫的一个亚种。图片来源:wikipedia.com
事实上,野猫们宁愿放弃自己的领地,也不愿接受自己的领地上存在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更何况和平和平相处。

可见猫猫天生拥有服从性的可能微乎其微。

从驯化的角度来看,宜居易养是服从性的重要前提,焦虑型的动物在圈养的状态下容易死亡,更无法在人类的控制下交配繁衍。

无法控制繁衍也意味着饲养者后天培养的特性无法顺利遗传下去。

如果无法顺利遗传,也就阻止了动物出现“驯化综合征”(domestication syndrome,一种遗传学上的假设),那么动物的服从性也自然得不到强化。

正如21世纪初,牛津大学博士卡洛斯.德利斯克尔(Carlos driscoll)所说的那样:

动物的性格特征可以提现在一个家族所处的种群里,就好像某种奶牛的产奶量和肌肉质量可以代代相传,并且有时候甚至会通过DNA放大这种优质的特性。
人类确实在引导动物的交配,从而让动物达到驯养的要求。


可是猫猫昼伏夜出、喜欢独处的习性,并不符合“宜居易养”的要求,而且在人类与猫相互接触的一万年内,人类也只是在近百年内开始控制猫猫的交配。

在这百年的时间内,控制猫猫繁衍的方式并不完善,很多猫猫在基因上天生就存在隐疾,如折耳猫的软骨骨质化发育异常,蓝色眼睛的白猫有一定的几率患有失天性的耳聋等等。

相比而其他家禽家畜,猫猫的驯化还尚未完成。

由此可见,不论先天的性格,还是后天的驯化,当下的猫猫都不适合成为一个完美的宠物。

可这结论与现实不符合。

要知道,如今宠物猫的数量早已超过宠物狗的数量,甚至很多国家猫和狗的比例已经失衡,如:日本、德国、还有不久后的巴西等等

于是很多生物学家大胆的猜想:猫猫和其他被驯养的动物不同,它们属于不折不扣的闯入者,而非被人驯服。


这个猜测不无道理。

我们祖先驯化动物的初衷相当简单粗暴,大致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