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为什么称鲸落是深海生命的绿洲?

如题所述

在4月2日的下午,中科院“探索一号”航次22天内连续执行了22个深潜潜次,顺利返航,中科院“探索一号”自3月10日起,完成了南方海洋实验室支持的“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及驱动机制”项目。

本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之所以是如此重要的成果是因为在国际上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不足50个,而南海鲸落就是其中之一。

    鲸落,是个死亡与温柔并存的一个词,被誉为深海生命的“绿洲”。

当鲸鱼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快要终结的时候,便会找一片安静的海域孤独的离去,然后尸体会沉入几千米的深海,生物学家赋予这个过程一个浪漫的名字——鲸落,大致可以分为移动清道夫、机会主义者、化能自养、礁岩四大阶段。

移动清道夫阶段:是指在鲸鱼下沉到深海的过程中,一些甲壳类生物等以鲸鱼尸体中的柔软组织为食的一个过程,这一阶段可以持续4~24个月,主要取决于鲸鱼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90%以上的鲸尸将会被分解掉。

机会主义者阶段:机会主义者也就是机会种,会在短期内适应相应环境(鲸尸,鲸骨)变化从而快速繁殖。这个过程中,一些无脊椎动物尤其是多毛类以及甲壳类动物可以以残余的鲸鱼尸体来作为栖息环境,一边生存,又一边啃食残余的鲸鱼尸体来改变自身所居住的环境。

化能自养阶段:是指一些大量的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和其它组织来分解其中脂类的一个过程,此过程中以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盐来作为氧化剂而产生出硫化氢。然后化能自养细菌来将这些硫化氢作为它们的能量来源,从而获得能量,同时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其他生物也会有能量补充。礁岩阶段:是指残余的鲸鱼尸体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完后,最后鲸骨的矿物遗骸会作为礁岩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的一个阶段。

经过我们人类的发现,在北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1万多个生物体依靠鲸落生存,甚至还能够促成新物种诞生呢!

    海洋中的巨兽——鲸类动物。

鲸类的拉丁学名是由希腊语中的“海怪”一词衍生出来的,鲸类动物们的体形差异很大,鲸目体长1~30余米。

鲸类动物的大部分种类都生活在海洋中,仅有少数种类栖息在淡水环境中,体形均呈流线型,皮肤裸露,仅吻部具有少数毛,无汗腺和皮脂腺,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体内仅有1对小骨片,尾末皮肤左右扩展而成水平尾鳍,无耳廓。

由于皮肤下有1层厚的脂肪,借此保温和减少身体比重,有利于游泳,与鱼类类似,所以俗称为鲸鱼。不过这种相似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种趋同现象,由于鲸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温和用肺呼吸等特点,同鱼类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鲸类动物是哺乳动物。

众所周知,处于深海的生物一般都处于食物贫瘠的状态,而在一头鲸鱼死亡之后沉入海底,为什么会是深海生命的绿洲呢?

    一鲸落,万物生。

我们可以从鲸落的全过程我们来看,首先,鲸落可以为众多食腐动物和厌氧生物提供食物,鲸类有着非常庞大的身躯,因此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快速分解。

所以当鲸鱼沉入海底时,就会像陆地上的生物死去一样,它们的肉可以喂养许多食腐动物,曾经有科学家研究发现一次鲸落形成的生物聚落能够持续数十甚至上百年。

其次,鲸落还为许多的底栖生物提供生存生境,在海底中大多都是平原,而鲸落的出现会发生一些小规模的环境变化。

据了解,当鲸鱼被食用的剩下一下内脏后,成年蓝鲸的心脏可以达到两辆车的大小,完全能够让两个成年人自由进出,这一定是许多海洋生物的天然“乌托邦”,也为它们提供了一定的有机质来源。

另外鲸落还促进了海洋上层有机物向海洋中下层的运输,或许大家应该都清楚深海的生产力大多都依靠化能自养细菌供给,但是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

这时候鲸落就发挥了其重要作用,它促进了营养物质向下运输,以此来供给深海的生物,也促进了化能自养细菌产生更多的能量。

    总结。

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唯一有生命体星球,孕育着很多生命,而每个生命体在地球上都要遵循着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就像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食物链,然后一级一级的环环相扣,从而保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而鲸落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促进了新生物种的产生,主要就是因为这类物种只出现于鲸落这一特定环境,而科学家们对此生物并没有在其它海洋生境中发现。

在未来,鲸落里的秘密还有许多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因为鲸落生于海,死于海,反哺海,死后会沉到海底,为深海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得以在物质匮乏的海底养活许多深海生物。

生于海、死于海、反哺海,鲸落为深海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

万物的生存,有赖于生态循环系统。海洋生物自然也不例外。

“当鲸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尸体最终会沉入海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独特的深海生态系统,生物学家称这一过程为鲸落(Whale fall)。”李松海说,在研究中,鲸落是个统称,鲸的尸体、尸体坠落的过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等统称为鲸落。

如果把深海海底比作荒漠,与深海热液、冷泉一样,鲸落如同荒漠中的“绿洲”,也好似一个“移动中转站”,为海底生物提供补给。国际上对鲸落的研究始于1987年,夏威夷大学的科考人员乘坐潜水器首次发现海底的鲸落生态系统,随后科学家们逐渐开始探索这一另类生态系统之谜。

在北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12490个生物体依靠鲸落生存。

生于海、死于海、反哺海,鲸落是一种诗意而悲壮的存在。据说,鲸是有灵性的,当它预感到自己临近死亡的时候,会悄悄找一片生物贫乏的海域,然后静静地、孤独地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而后,它那庞大的身躯便沉向漆黑的海底,以鲸落的形式回馈养育它的大海,也以这样一种形式“重生”。

地球大部分能量来自太阳能,少部分来自地热能,而深海里能量缺乏,生物稀少。“鲸落的出现为深海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李松海说,更重要的是,鲸落还促进了海洋上层有机物向海洋中下层的运输,在海洋碳汇中发挥着作用,可以促进深海生物的繁衍和发展。

因此,有人称鲸落为“鲸类动物送给大海最后的温柔”。

鲸落虽然重要,但却十分罕有——这也是直到现在,我国南海才首次发现它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形成鲸落,必须有鲸在深海在自然死亡。这就限定了两个重要条件:1.深海;2.自然死亡。

中国项目科研人员首次在南海发现了鲸落,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在南海1600米深处,科研人员发现一具约3米长的鲸类动物尸体,身体的大部分肉质已经被其他生物吞噬,只留下了尾部少量的肌肉。

们这次发现的鲸的尸体附近有数十只白色铠甲虾、红虾,以及数只鼬鳚鱼,在鲸尾部,还观察到有鼬鳚鱼在撕扯肌肉。

他们推断,这很可能是一头死亡不久的鲸,鲸的尸体分解尚处在移动清道夫阶段,也就是鲸的尸体分解的第一阶段,鲨鱼和螃蟹等食腐动物在清除鲸的软组织,该鲸落的降解时间可能并不是很长,具有长期观测的价值。

第2个回答  2020-04-29
因为鲸鱼死了之后,尸体就会在海洋中逐渐降落从而一直沉到海底。鲸鱼尸体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沉降过程中,对生态系统中各个层级的生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第3个回答  2020-04-28
因为鲸落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养活了数以万以生物,同时也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第4个回答  2020-04-28
因为鲸鱼死后所形成的鲸落给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养活了很多的海洋生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