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一直都以汉字作为其官方的文字,什么时候日文取代汉字成为日本的官方文字呢?

如题所述

施主说的日文是平假名吧。其实那个并不止是日文,台湾人也在用,称之为振假名,是对汉字的一种标注,准确意义上说,算是对汉字的拼音,严格算,也是汉字的一部分。而且,现在日本并没有完全取代汉字,你去翻翻日本的大学政治课课本,完全看得懂,全中文,给人感觉平假名多了汉字少了,只能说明中国影响力弱了,汉字不流行了。倒是韩国在二战前一直都是用中国汉字当官方文字的,建国后就完全摒弃汉字了,日本人对汉字还是比较尊重的。

平假名是日语中表音符号的一种。平假名除一两个例外,均是从中国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的,早期平假名多为日本女性所用,且多作抒情之文,故谓女文字、女手。男性则以汉字为主,述史、论文,称男文字、男手。男性即使用假名,亦多用片假名作汉文注释之用。可见早期平假名地位不高。直到纪贯之撰《古今和歌集》,以假名起序置于篇首,首开“歌论”先声,证明假名文学的价值,才奠定平假名的地位。其后紫式部《源氏物语》的流行,亦对平假名之流传有所贡献。现在的平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时代,当时的日本政府编定五十音因而确定下来。

插播一张平假名字源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22
日本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虽然现代比较语言学者,以日本与从音韵、语法及语汇三者看起来,系属巫拉尔、阿尔泰(Ural-Altai)语系统,质言之,它本来是和蒙古语、通古斯语、土耳其语及朝鲜语视同依系统的。但事实上,日本的语言问题,现在尚未获得完全解决。日儒新渡户盗造曾云:「在语言学上看来,日本语是伶仃的孤儿,和它的左右前后各方面的言语没有什么关系的。」事实上,日本人自有历史开始,为了要增加语言的丰富,曾取用了许多中国的字音,此外如朝鲜及西欧的荷兰、葡萄牙、英国等语言亦对于日本的语言多少做过些贡献。

日本在汉字未传入之前本无文字,此一观点早为公元九世纪时的一部份日本学者所主张。虽然也有人主张「固有文字存在说」-即所谓「神代文字说」,如德川时代后期的国学者平田笃胤(1776-1843)从国粹主义立场着有「神字日文传」一书,力陈日本早在神代便有文字。惟事实上,这是留传于对马阿比留家者,为朝鲜谚文的窜改,是故所谓固有文字说不足凭信,而日本古代,现在已为一般学者所承认。不宁惟是,多数日本学者咸主张日本之有文字是在汉人渡日之后。关于汉字何时传入日本,当在正史记载汉字之传入日本之前。史籍之记载汉字汉学之正式传入日本者,当为应神天皇之世(约当公元三世纪末叶,即二四八年王仁从百济渡日,献论语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为汉字汉学传入日本的开始),自汉字输入日本后,历经岁月,迨至八世纪中叶,日人始用汉字楷书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造为平假名,以为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当时称汉字为男文字,而称假名为女文字。日本学者有谓吉备真备作片假名,弘法大师空海作平假名,皆不足凭信,充其量或由他们两人集其大成而已。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公家用以记录史实,且为一般学者用以著作写书,而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不过汉字在日本的读法有训读及音读两种。前者即日本原来的语言,而后者则系中国传入之音。然音读又因传入的时地之异而复分为汉音、唐音、吴音。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进步,同时亦因而促成了所谓片、平假名的日本文字的出现。虽然自公元九世纪初叶以还,因日本所谓的「国风文化」的确立,绝大多数书籍都采用日本文字(假名)记述,但汉字降至明治初年,一直为公家官方用来记事的正式文字。

日本自海禁开放与欧美交通往来后,日本语言中复混有许多外来语(日人称为「舶来语」),早在公元1866年则有前岛密(日本邮政制度创始人),其人发表所谓「废止汉字意见书」,倡导全部用假名而不用汉字,其后彼自由民权论大师福泽谕吉亦在1873年发表「文字之教」一文,主张不用生僻的汉字把常用汉字限制为两三千字,为政府当局所采用。迨及昭和五年(1930年)前后时,富有急进的教育家高唱「禁用汉文,废止汉字」,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有主张「废止汉字,改用罗马字」,如盟军总司令部(CHQ )所聘请的教育使节团亦曾建议日本政府限制汉字之使用,俾能使有更多时间以学习其它分野的事物,以提升教育效果。日本政府接受此建议,规定在国民义务教育期间的教育汉字为八百五十字。甚至于如安本美典在1967年年初提出汉字在「二百三十年后消灭论」,凡此种种皆为崇洋心理作祟的结果。自前岛密逾1866年提倡废止汉字到今年将近130 年,百余年来汉字仍未在日文中废掉,后来鉴于 850字的教育汉字无法用以表达日常的文章,日本政府遂发表「常用汉字表」,规定常用汉字1850字,但日本的国语审议会后来又建议改为常用汉字1945字,由此可见汉字目前在日本还有其根深蒂固的力量。
第2个回答  2012-03-22
最初,日本官方正式的文章用的都是汉字,而片假名则是佛教僧侣们读经典时用来做标音的,平假名则是女性所用的文字。
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多方引进西方文化,曾经进行文字改革,打算全部取消日文中的汉字,以假名全面取代汉字,在当时叫做“脱汉运动”。这么一来造成了混乱,重义词太多,不得不叫停“脱汉运动”,中止了文字改革,仍然在日文中保留两千多个汉字。1946年,日本对日文中的汉字进行规范化,规定了1850个汉字为“当用汉字”。在这1850个之外的汉字不再使用。但是,还有人用惯了,还在使用许多“非当用汉字”。
1981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公布了《常用汉字表》,规范了日本中使用的汉字。《常用汉字表》“收录了法令、公文书、报纸、杂志、广播等日常社会生活场合所应使用的、在效率和普遍程度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准的汉字,作为书写易解文章的汉字使用标准”,常用汉字总共为1945字,比1946年的规定有所增加。
第3个回答  2012-03-22
日本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 都是在东拼西凑
国风文化
日本自海禁开放与欧美交通往来后,日本语言中复混有许多外来语(日人称为“舶来语”),早在公元1866年,前岛密(日本邮政制度创始人)发表所谓《废止汉字意见书》,倡导全部用假名而不用汉字,其后彼自由民权论大师福泽谕吉亦在1873年发表《文字之教》一文,主张不用生僻的汉字把常用汉字限制为两三千字,为政府当局所采用。昭和五年(1930年)前后,一些民族主义激进教育家高唱“禁用汉文,废止汉字”,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有主张“废止汉字,改用罗马字”,如盟军总司令部(CHQ )所聘请的教育使节团亦曾建议日本政府“限制汉字の使用,俾能使有更多时间以学习其它分野の事物,以提升教育效果”。
第4个回答  2012-03-22
什麼时候有的日文?日本人民一直用的是汉字。就连假名也是从汉字演变过去的,你要是学过中古汉语发音,假名非常好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