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交车站,的等候座椅的设计是否合理?

如题所述

“椅子很狭小,距离地面较高,前后都有一定弧度” 这是刻意设计的,属于正确的设计思路,但设计细节是否考究不体验很难说。
你指的不合理是指椅子坐着不舒服,但这不是通常意义的椅子。
合理是指这个设计符合这个场景的使用需求:1、给确实很疲乏需要缓冲的乘客提供片刻休息的机会,注意一定是片刻休息,所以不能让使用者过于舒服,一旦坐着舒服屁股黏上赶都赶不走。这里强调的是为更多人片刻服务而不是单人长时间服务。2、这样的设计能节省空间,一是整个候车亭的占地面积,二是人体工程学导致的占地面积,我们发现一旦椅子舒服我们就本能的尽量把腿伸长,舒展身体,在这个实用场景下,老大爷一旦某女郎的大长腿绊倒就尴尬了。所以这样的功能更加实用。
我并没有回答关于老人和小孩的体验问题,设计缺陷可能存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8

我猜想很多朋友没有坐过这样的座椅。因为我在中国大多数其他城市看到的公交车座椅都明显要舒服很多。

这个座椅之所以为人诟病在于:距离地面偏高,所以很多孩子和个子小的朋友,坐在上面的时候双脚都无法着地。另一方面,这个座椅因为前后都有不低的弧度,又刚好是表面光滑的金属材料,因此如果坐在上面不够用力,很容易会向前或者向后滑倒。其实向前滑倒是问题不大,关键是我经常看到孩子坐在上面向后滑(图片可能不是很明显,但实际上座位距离后面的挡板还是有不小的空间,足够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从这个空间掉落,并且一定程度发生危险。)至于这样的等候座椅,根本不适合腿脚不便的老人家使用。

但是,公交车座椅最大的功能就是给需要休息的人暂时歇脚,而这其中最需要的无疑是老人和小孩。

我能理解这样设计的原因:
1. 公交车站实际上是占用人行横道的空间。这样设计比之其他的椅子更能节省空间。
2. 防止城市流浪汉在上面睡觉或者占用空间。
3. 两边的弧度和椅子中间的孔洞能够防止积水,节省了大量的看护成本。
4. 座椅设计的使用场景是倚靠式的休憩,而不是舒服的长时间的休息;因此太过舒服的设计会导致被「非使用者」滥用

但是同时,我仍然认为这样的设计不尽然合理:
1. 公共设施设计,除了其本身的使用性之外,最重要的一大属性应当是安全,而这种设计的安全隐患是存在的。尤其是你看到Edison发的那些图片,其中的产品或许更不舒适,但是,安全性都远比上海的公交站点座椅的设计要安全的多。
2. 目前的这种设计,几乎没有办法达到足够的休憩的作用,实际上依靠在旁边的挡板可能比坐在椅子上还更有效果一些。你可以是因为公共座椅应当不太需要具备舒适性,比如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圆球式的座椅。但是如果超过一定不舒适的边界,就过犹不及了。
而这种让人不舒适的弧度,如果是为了防止积水,完全可以弧度更小一些。尤其是已经存在让水流滴落的孔洞之后,这样大的弧度完全没有必要。至于离开地面的高度,简直是反小孩和老人的。
3. 我并不同意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时应当完全禁止或者不方面流浪汉或者无家可归的人的使用;实际上适当的为他们考虑,更能体现出城市的包容性。(欧美的很多城市设施设计都会包含这一类的元素)。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中国很多城市的公众设施在设计的时候,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当然或多或少害怕被损坏,盗窃,滥用等等原因都是能够理解的。但是,尤其是不断推进城镇化改革的今天,对于公共设施的设计,还是可以更讲究一些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18

我是一个孩子的妈妈,我家小孩特别喜欢车,也特别爱坐公交,他经常让我带着他去公交站那里,他想坐公交车出去玩,有一次,我把他抱上座椅等公交,但是坐的那个东西太窄了,他想往后挪一点,结果那个坐的杠后面又是凹下去的,而且很滑,公交站的那个靠背的杠设置又特别高,座位和靠背中间完全是空的,一点遮挡都没有,我家宝宝直接从座位上摔到了后面的砖头地上。幸好宝宝没事。
不过我觉得这公交站座椅实在是安全隐患太大了,而且完全不考虑一些特殊人群的使用问题,我想以后可能还有很多宝宝会出这样的问题,各位家长,以后当心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