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人死了之后不立即下葬,反而要停尸数月?

如题所述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在中国对于死者的下葬流程是非常重视的,在现代办葬礼时往往要停尸七天,而在古代甚至有停尸数月的做法。 这样做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原因大致有两个,第一点就是中国讲究头七,第二点就是为了避免医生误诊,或者假死的状况。

在死者下葬前,亲人们一般都会聚集在一起和死者告别,来送他最后一程。虽然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但是需要停尸七天,甚至数月的风俗却是全国统一的。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讲究头七,头七是指死者在去世的第七天,他的鬼魂会返回到家中,见一见自己挂念的人 ,在这一天中逝者的亲人为了让死者安心,都会表现出自己开心快乐的样子。所以停尸也是由于这个风俗而产生的。


人死后不能立刻下葬仅仅只是因为头七的风俗,更因为古代医术不发达,所以很容易误诊,将一是昏迷或者假死的人判定为死亡。如果直接下葬就会让原本还活着的人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机会,包括现在也是一样,而停尸这一风俗就会避免这种情况。所以人们往往会选择停尸三天再进行火葬或者土葬。

在古人有很多记载中,都有对假死的描述。停尸七天就是为了防止假死而造成的悲剧。所以久而久之,停尸七天这个说法就显得更加具有科学性,而不仅仅只是民间的迷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3
死了之后不立即下葬可能是怕 ”死者“ 复活。人死去不能马上入殓,而要等几天再入殓。这个规矩经过漫长年月的发展,变成了一种仪式。所以古代人死了之后不立即下葬,要停尸数月。
第2个回答  2019-08-23
主要古代的医疗条件有限,有时候会有暂时休克假死的表现,过几天还会活过来,停尸数月,就是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第3个回答  2019-08-22
古人下葬要选用良辰吉日,不然这些已逝的人就会死不瞑目。对生者进行一些不好的诅咒。
第4个回答  2019-08-23
在古代这是人们的迷信行为,认为人死后停尸数月可以收回他的魂魄,其实也不过是迷信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