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混合方式有那几种

如题所述

颜色混合分为加色法和减色法两类。加色法的颜色混合又称为光学混合,其定律有:(1)补色律:凡两个以适当比例相混合产生白色的颜色光是互补色。例如黄与蓝,红与蓝绿即为互补色。在混合时,如果比例不对则成为不饱和的彩色,色调偏于过多的一色。(2)中间色律:在混合两种非补色时,会产生一种新的介于他们之间的中间色。例如红与黄混合产生橙色,蓝与红混合产生紫色。中间色的色调偏于较多的一色,饱和度决定于二色在光谱轨迹中的位置,越近则越饱和。(3)代替律:如果颜色A+颜色B=颜色C,若没有颜色B,而颜色X+颜色Y=颜色B。那么A+(X+Y)=C。说明每一种被混合的颜色本身也可以由其它颜色混合结果而获得。例如,黄与蓝混合时,其中黄色不一定是纯光谱色,也可以是其它颜色混合的结果,其终极结果仍为混合得出白或灰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8

趣味的颜色混合实验,赶紧和大熊博士一起来探索下吧!

第2个回答  2013-10-28
靠,简直就是大师嘛,都回答这么专业,其实画画而言知道这些无谓的理论几乎没用,也就是个让你能科学的理解而已,反正只要你用心去画,不知不觉的都能把什么都画好,只要不是色盲,瞎子
第3个回答  2013-10-28
任何两种非补色光混合,便产生中间色。其颜色取决于两种色光的相对能量,其鲜艳程度取决于二者在色相顺序上的远近。任何两种非补色光混合,便产生中间色,最典型的实例是三原色光两两等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它们的中间色。其它非补色混合,都可以产生中间色。在色光混合实验中可以看到:三原色光等量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如果先将红光与绿光混合得到黄光,黄光再与蓝光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白光还可以由另外一些色光混合得到。如果两种色光混合后得到白光,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色光,这两种颜色称为补色。
 补色混合具有以下规律:每一个色光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光,某一色光与其补色光以适当比例混合,便产生白光,最基本的互补色有三对:红-青,绿-品红,蓝-黄。补色的一个重要性质:一种色光照射到其补色的物体上,则被吸收。如用蓝光照射黄色物体,则呈现黑色。 关键词:颜色混合、间色律、补色律 引言:1665年,牛顿(Isaac Newton)进行了太阳光实验,认为白光(太阳光)使复杂的,由无数种不同的光线混合,各种光线在玻璃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折射。棱镜没有改变白光而只是将它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把这些组成部分混合,能够重新恢复原来的白色。利用第二块棱镜可以将扩散的光再次合成为白光。在重新合成之前,通过屏蔽部分光谱,可以产生各种颜色。Young在1802年的实验表明:如果在红、绿、蓝区域选择部分光谱,这三者适当的混合可以再现白光。后来,Helmholtz成功地定量分析了这种现象。混合物中红、绿、蓝比例的变化可以产生多种颜色,几乎可以产生任何颜色,红色、绿色、蓝色三者等量的混合可以再现白色。所以:红、绿、蓝这三种颜色就称为“三原色”(RGB)。红、绿、蓝光的混合结果暗示了人眼也拥有三种颜色的灵敏读,分别对应于红、绿、蓝。这种三灵敏度理论称之为Young-Helmholtz颜色视觉理论。它可以对三原色合成颜色作出非常简单的解释。经德国赫尔姆霍兹加以发展。 他们认为一切颜色视觉都可以由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而得。红与绿光相混合可得橙或黄视觉,绿与蓝光相混合可得青视觉,红与蓝光混合可得紫视觉。 三原色说根据这种现象。假设视网膜圆锥细胞具有三种感光物质,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不同的光波(一种感受红光最强,一种感受绿光最强,一种感受蓝光最强)。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和实践中,红、绿、蓝三种单色的光,孤立地作用三种不同的感色器官时是很少的,我们所见到的各种颜色,绝大多数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波混合起来的光。 颜色混合(或混色)(color mixture)涉及两大法则,一是满足色光混合的加色法,二是满足颜色混合的减色法。加色法(或加色混合)(additive mixture)的原色是红、绿、蓝,他们的波长分属于可见光谱的两端和中部。但除非是在光学实验室里,一般情况下产生的白色光并不是纯粹的三原色。事实上,我们见到的许多颜色大都是不同光波混合的结果,所谓同色异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眼不是非常精确的感觉器官。例如,当我们面对一个波长是570毫微米的黄色光,同时有将650毫微米的红光红30毫微米的绿光按一定比例合成另一个黄光,我们人眼是感觉不出这两种黄光有什么差别的。于是我们认识到光谱中的每一种色光,豆油另一种按比例与它混合得到一种白光的色光,他们都能在色环和色三角上找到大致的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补色对。减色法(或相减混合)(subtractive mixture)的三原色是黄、青、紫,他们加色法三原色的补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0-28
1665年,牛顿(Isaac Newton)进行了太阳光实验,让太阳光通过窗板的小圆孔照射在玻璃三角棱镜上,光束在棱镜中折射后,扩散为一个连续的彩虹颜色带,牛顿称之为光谱,表示连续的可见光谱。而可见光谱只是所有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
牛顿认为白光(太阳光)使复杂的,由无数种不同的光线混合,各种光线在玻璃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折射。棱镜没有改变白光而只是将它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把这些组成部分混合,能够重新恢复原来的白色。利用第二块棱镜可以将扩散的光再次合成为白光。
在重新合成之前,通过屏蔽部分光谱,可以产生各种颜色。Young在1802年的实验表明:如果在红、绿、蓝区域选择部分光谱,这三者适当的混合可以再现白光。
后来,Helmholtz成功地定量分析了这种现象。混合物中红、绿、蓝比例的变化可以产生多种颜色,几乎可以产生任何颜色,红色、绿色、蓝色三者等量的混合可以再现白色。
所以:红、绿、蓝这三种颜色就称为“三原色”(RGB)。
红、绿、蓝光的混合结果暗示了人眼也拥有三种颜色的灵敏读,分别对应于红、绿、蓝。这种三灵敏度理论称之为Young-Helmholtz颜色视觉理论。它可以对三原色合成颜色作出非常简单的解释。

三原色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涉及视觉的场合。

补色的概念:从白色中减去颜色A所形成的颜色,称之为颜色A的补色 (complementary color)。

补色的形成:(白色减掉三原色,就是黑色)

补色的特点:当使用某个补色滤镜时,该补色对应的原色会被过滤掉:

原色以及所对应补色的名称:

颜色再现有两种方式:

1、原色加法:三原色全部参与叠加形成白色,任意其中两种原色相加形成不参与合成的颜色的补色。

2、原色减法:三补色全部参与叠加形成黑色,任意其中两种补色相加形成不参与合成的颜色的原色。

原色加法比较简单,由原色叠加而形成其他颜色,但是应用较少;而原色减法是从白色中减掉相应原色而形成其他颜色,就是用补色来叠加形成其他颜色,应用的场合比较多。

色彩空间

随着数字摄影的兴起,计算机处理图象已经成为主流,但是现在多数的计算机设备无法完全再现人眼可辨认的色彩。一般的数字影像都是采用了sRGB色彩空间,处理范围比较宽的是Adobe RGB。下面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E)颁布的CIE1993-RGB系统的色度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