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的地名由来

河南为什么会叫河南!周囗为什么又叫周口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周口,原名周家渡口、周家口,有600余年的历史,因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一周姓船户在沙河往返摆渡而得名。市区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处,因此被称为川汇区。” 市内主要的河流——沙颍河的航运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之前,它曾是著名的鸿沟水系和历史上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的最重要区段———通济渠的组成部分。到明清时期,沙颍河航运迎来了大发展时期。由于境内河道纵横,水上运输极为便利,于是,周口商贾云集,行店林立,舟车辐辏,市场繁荣,周围数百里的农副产品多聚此销售或经水运转销各地,周口也以河南四大名镇之一而称誉中原,更有了“小武汉”之别称。《周口市志》记载了当时沙颍河的繁荣景象:“那时沙颍河中桅樯林立,烟火万家;河岸上水陆交汇,财货堆积如山。白天,千船竞发,桅帆林立,布满河道,搬运装卸货物者来来往往;晚上,渔火点点,歌声阵阵。”“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明朝万历年间翰林学士熊庭弼过周口题的诗,为今天的周口儿女对沙颍河往日的辉煌提供了一个无限的遐想空间。
商水县
位于东经114.5°,北纬33.5°,在河南省东部,颖河畔。汉代称汝阳,以妆水为名。隋代改为氵殷水。宋太祖赵匡胤尊其文赵弘殷为宣祖,讳“殷”、“氵殷”等字,“殷”、“商”为同一王朝名,改“氵殷水”为“商水”。 淮阳县
位于东经114.8°,北纬33.7°,在河南省东部,许昌市东南。秦置陈县,汉置淮阳国,晋置陈县,宋改淮宁府,1913年改为准阳县。因该县位于淮河之北故名。 太康县
位于东经114.8°,北纬34.0°,在河南省东部,涡河上游。秦置阳夏县,隋改太康县。太康城“相传是夏太康所筑”,太康是夏朝的第三代国王。因人得名。
扶沟县
位于东经114.3°,北纬34.0°,在河南省中部,贾鲁河、双洎河畔。西汉置扶沟县。据《水经注》,县境“有扶亭,又有洧水沟,故县有扶沟之名。”
沈丘县
位于东经115.0°,北纬33.3°,在河南省东部,沙颖河中游,与安徽省为邻。秦置项县,东魏改秣陵县,隋改项城县,明置沈丘县。沈丘是以周朝的沈国为名的,沈丘意为沈国废墟。 郸城县
位于东经115.1°,北纬33.6°,在河南省东部,茨河上游,与安徽省为邻。汉置郸县,在今永城县境。按“郸”奉为“单”。郸县应是原来以“单”为名的城堡,西汉置县加“邑”。据《汉书·地理志》:“郸,莽曰单城。”城为邑,故改单为郸。 鹿邑县
位于东经115.4°,北纬33.8°,在河南省东边,涡河畔,与安徽省为邻。春秋时,今县城名“苦”,县境西部另有鸣鹿城。鸣鹿城传说即是因麇鹿众多,以常有鹿鸣为名的。北朝省“鸣”宇,为鹿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在“故鹿城地”置县,名鹿邑。 西华县
位于东经114.5°,北纬33.7°,在河南省中部偏东,鲁河畔。“西华”是与“东华”相对而言的。据《水经注》:“有东,故言西矣。”东即东华城。东华、西华得名,起于华氏。宋大夫正考父,食采于华,为华氏。因地域很广,有东华、西华之称。汉置西华县。 项城市
位于东经114.8°,北纬33.4°,在河南省东南部。西周时有项国,秦置项县,以国为名。隋代改为项城县。1993年设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6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周口,又名周家口或口上,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之处。在明朝初年,它还只是附近农民交换农副产品的集镇;而到了明永乐年间,由于淮河、沙河和颍河漕运的开通,集镇由明初的沙河北岸扩展到沙河南岸,为了方便物资交流,在南岸的子午街(今老街)开辟了一个渡口,有一周姓人家在此往返摆渡,因而称之为周家渡口,“周家口”因此得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