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武汉同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和广州中山一院还不错! 1、武汉同济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以中科院院士裘法祖为代表的一批专家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该科专业划分齐全、重点突出、设施完善。诊治的疾病主要有:(1)肝胆疾病;(2)胃肠疾病:采用电子胃镜、纤维结肠镜等早期诊断胃肠疾病并及时予以手术。各种新术式的应用,如胃大部切除、幽门再造术治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规范性根治切除术、直肠癌手术及其术后腹腔内局部化疗等,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尤其胃癌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3)门脉高压症和脾脏外科;(4)内分泌疾病(胰腺、乳腺、甲状腺;(5)血管疾病。 1)龚建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自90年代初期开始胃癌合理性治疗的临床研究,对胃癌病人实行规范化个体化的根治手术,使患者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经湖北省卫生厅成果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进入21世纪,对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外科手术,龚建平教授运用肿瘤生物学原理,开展了肿瘤病人药敏试验,针对病人设计个体化化疗方案,实施特异敏感的术后化疗,使患者生存率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为减轻患者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龚建平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消化道肿瘤微创手术腹腔镜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取得良好效果,并于2002年在全国系统提出消化道重建的自动化缝合概念。 2)胡俊波:胃肠外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基础与营养学组委员、《腹部外科》杂志青年编委。199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留同济医院普通外科工作,1998至2001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癌症研究中心接受博士后训练,主要从事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相关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23篇论文为SCI收录论文,论文总引用次数为130余次,其中多篇论文分别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JBC, PNAS,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JI等上发表。目前主要研究领域:①信号转导和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调控规律的研究;②基于肿瘤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调控理论的肿瘤治疗研究;③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双重调节机制的研究。主要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对胃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及肛管疾病有教深入的研究。 2、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又名中山大学附属胃肠肛门医院(简称中山六院),始建于1965年。2007年2月5日,广州市政府将原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建制整体移交中山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医院)。中山六院是一所以胃肠肛门为专科特色的综合医院,承担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等任务,是中山大学教学医院、广东省及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承办《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内设博士后流动站、中山大学胃肠病学研究所、天河区员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山六院现有在编职工638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9人,有博士学位25人。各临床科室齐全,开设内、外、妇、儿、耳鼻喉、口腔、中医等12个二级学科和28个三级学科。编制床位303张,开放床位约460张。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业务用房2.6万平方米。中山大学附属胃肠肛门医院是中山大学医科的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其特点是以西医为主、中西医结合、防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其代表学科有食管胃肠外科、肝胆脾胰外科、结直肠外科、肛肠外科、消化内科、炎性肠病中心、肿瘤综合治疗科、消化内镜中心和临床营养中心等。胃肠肛门技术团队实力雄厚、人才众多、设备先进,能解决食管、胃、小肠、结直肠、肛门等外科领域的重大、复杂和疑难病例。胃、结直肠肿瘤、肛门直肠良性疾病的诊治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胃肠肛门学术团队共承担各类研究项目15项,各级科研成果斐然。“直肠癌保功能手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系列研究”荣获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山大学附属胃肠肛门医院、中山大学胃肠病学研究所和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是中山六院的三大支柱,与内、外、妇、儿等友邻科室及麻醉科、手术室、SICU等配套科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成为大学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技术阵地和学术平台。医院与国外多个著名的胃肠疾病中心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双边交流和合作关系,诊疗技术、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以食管、胃、肝胆脾胰、小肠、结直肠、肛门等的良恶性疾病诊疗为大专科特色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实现学科结构调整、服务模式创新、医疗资源共享,造福百姓和社会。首任院长、博士生导师汪建平现任中山大学副校长、全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编、《外科学》教材副主编、中华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胃肠外科与营养支持学组组长、日本消化器外科学会员、亚洲造口康复治疗协会理事及中国区主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