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遥感卫星”?它的作用有哪些?

如题所述

遥感卫星是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

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主要功能

1、民用遥感卫星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有益的作用。所以遥感卫星的发展要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遥感卫星的效力,同时也能为遥感 卫星自身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遥感卫星30多年前就已发射,但卫星遥感技术真正推广应用并取得效益还主要在近10多年。这是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遥感数据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遥感卫星虽产生于空间技术,但其属性更接近于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的获取、传播、处理与应用。所以遥感卫星的发展应同信息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使遥感卫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虽然一些空间大国在遥感市场上能提供多种遥感数据源,但许多国家还在积极发展自己的遥感卫星系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例如国外的数据很难符合用户具体要求,尤其实时性、连续性常不能保障,另外价格昂贵难以承受,而且还受国家关系等其他方面的制约。发展自己的系统则拥有充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4、小型遥感卫星成为重要的发展潮流,许多中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小卫星起步,推进本国遥感卫星及其应用的发展。小卫星不仅成本低、研制周期短,而且有很大灵活性,可根据需求发展专用的系统,也可组成星座满足不同的观测要求,这代表新的、大众化的技术发展模式,具有很大潜力。

5、综合性大型对地观测平台反映了大规模综合使用遥感数据的特点,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环境和气候,需要全局性、系统性、连续性及综合性的观测数据,卫星应用的分类界限也不明显,综合性大型观测系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6、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像光谱仪和合成孔径雷达。

成像光谱仪可从几十甚至几百个谱段获得精细的光谱信息,结合实验室的光谱数据库可直接对地质、植物、水的性质与结构进行分析。

合成孔径雷达则能穿透云雾,甚至部分植被和土壤,全天候全天时观测,并能通过多频、多极化、多入射角等手段提高对目标的识别能力,两种遥感器的应用和相互结合将开创遥感应用的新局面。

7、遥感卫星商业化是近几年来人们关心的热点,由于遥感卫星数据本身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以及市场的特殊性,要在短期内实现商业化是很困难的。

遥感卫星可以在气象、灾害监测、资源和测绘等应用方面创造很高的经济效益,但主要受益的是整个国家和广大公众,如果遥感数据完全变成商品则会限制其应用效益。

8、发展遥感卫星对于中国这样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和灾害频繁的国家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遥感卫星能有效地服务于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工作,因而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对遥感卫星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2
遥感卫星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 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地面站,地面站发出指令以控制卫星运行和工作。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星载可见光照相机等遥感仪器,能获得大量对地观测照片,具有分辨力高、畸变小、比例尺适中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领域,包括国土普查、石油勘探、铁路选线、海洋海岸测绘、地图测绘、目标点定位、地质调查、电站选址、地震预报、草原及林区普查、历史文物考古等多个领域。1992年8月9日下午4时,中国发射了一颗工作寿命已延长到15天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01
这中卫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作用: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领域,包括国土普查、石油勘探、铁路选线、海洋海岸测绘、地图测绘、目标点定位、地质调查、电站选址、地震预报、草原及林区普查、历史文物考古等多个领域.遥感卫星图像检索数据库所提供的数据服务为我国遥感应用各相关领域实用化、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在农业估产、林业调查、土壤、水文、地质分析、海洋环境监测、城市土地利用、国土资源调查、多种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31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到1992年已发射13颗。这种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的性质是一致的,只是它工作寿命短,只有5~15天,但是可以回收。它是小椭圆近地轨道,近地点175~210千米,远地点320~400千米,倾角为57°~70°,周期90分钟。卫星观测覆盖区域在南北纬70°之间,覆盖面积约2000万平方千米,约为中国的两个版图之广。
卫星直径2.2米,高3.14米,圆锥体,重1800~2100千克。星载可见光照相机等遥感仪器,能获得大量对地观测照片,具有分辨力高、畸变小、比例尺适中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领域,包括国土普查、石油勘探、铁路选线、海洋海岸测绘、地图测绘、目标点定位、地质调查、电站选址、地震预报、草原及林区普查、历史文物考古等多个领域。1992年8月9日下午4时,中国发射了一颗工作寿命已延长到15天的返回式遥感卫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