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创作诗词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如题。。。

什么是灵感?灵感是人们在创作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是在诗词创作中凝聚的一种灵动意念、神采和风韵。灵感虽与天赋有关,但仍须后天的培育与提升。它并非不可知的神秘之物。灵感产生于诗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有了对于事物、人世的认识和喜怒哀乐等真实情感,才能营造意境,抒发感情,加上一些必要的技巧,使作品产生感染力。灵感有这样几方面的来源。首先是对诗歌创作的痴迷 人有许多爱好。心理研究认为,如果人对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活动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迷狂的心态,就能阻断惯性思维激出潜意识因而可能获得“神来之句”。相反,如果缺乏爱好就难有成果。对诗词的酷爱古已有之,如唐朝著名诗人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流泪”历来被传为美德。近一年来病休在家,出于对诗词的喜爱,利用病休的时间来搞些创作。如果不是对诗词这种高尚艺术所产生的兴趣,我也不会坚持学习,更不可能有所歪诗歪词。其次是要留心写作素材 人在社会中接触的事物人物太多了,所接受的知识也太多了,即使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全都把握得了,而且没有必要都写进诗中。这就需要选择哪些能入诗、词的素材,做到心中有数。要留心那些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资料,掌握事物、人物、场面或历史进程的特征和特点,然后选择确当的词语来个优化组合,成为一首诗。再次,及时捕捉一瞬间的感情 人经常会遇到某种一瞬间的事物,也可能会产生某种一瞬间的感情。这时候的感情可能是最为集中或者最为激动,如果把这种瞬间的感情写成诗或词,就可能打动人心。总之,灵感并非不可知之物,它是一个人在对某一问题长期孜孜以求、反复思索之后,通过某一诱导物的启发,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主要还在于作为写诗词者心理素质和心态。这和平时对于诗歌创作规律的学习和掌握是分不开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0
风,与,自然协调起来,灵动漫舞,狂欢盈盈。
第2个回答  2013-10-30
随口胡说,觉得不错,觉得押韵,就是一首诗词了。
第3个回答  2013-10-30
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
(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
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分析生活。
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纸上样地清楚。”因此他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那么怎样才能捕捉到形象呢?这就要靠灵感。马雅可夫斯基举过一个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约在1913年,他从萨拉托夫回到莫斯科。为了对一个在火车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对她完全没有邪念,诗人就说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着裤子的云”。说了这句话之后,他立即考虑到这话可以入诗——但他又担心这句话口头上传出去白白地滥用掉了。那怎么办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时,诗人用许多问题问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话已从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飞了出动之后,他才放心。两年之后,他用了“穿裤子的云”作为一首长诗的标题。
(二)诗是“想象的表现”雪莱:“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诗人的想象和科学家的想象不同。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学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关系。想象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分开的东西联合,把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安徒生在他的童话《创造》中写道:一个爱写诗的青年人,因为写不出好诗来而苦恼,于是去找巫婆。巫婆给他戴上眼镜,安上听筒,他就听到了马铃薯在唱自己家庭的历史,野李树在讲故事,而人群中,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在不停地旋转。这里说的其实是,要做一个诗人光凭常人的听觉还不够,还得有诗人变形的眼镜和听筒。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 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例如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老马”是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三)诗歌形象的创造 创造形象就是“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具体方法 很多,例如:虚与实转化;人与物转化;物与物转化;内与外转化;大与小转化;远与近转 化;少与多转化;部分与整体转化;历史与现实转化;现实与未来转化等。
需要强调的是:诗中的诗人形象和景物形象都是为表现情感、情绪、情趣服务的。诗的情感性重于形象性,离开抒情需要去胡乱堆砌形象,只能损害诗歌。
二、巧妙地进行诗的构思
(一)诗的灵感
构思是诗歌创作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构思是什么引起的?简单的回答是:创作的冲动——灵感的爆发。
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逝 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
对于一首诗来说,灵感是因;对于客观世界而言,灵感是果。由客观世界获得灵感,由灵感开始创作。这是诗人写诗的过程。 在“灵感”爆发之后,创作就进入具体的构思。
(二)诗的构思
诗歌构思十分重要。关于诗的构思的内容,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首先关于适合于诗的构思的内容, 我们可以马上把纯然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排除在外,至少是在相对的程度上排除。诗所特有的 对象或题材不是太阳、森林、山川风景或是人的外表形状如血液、脉络、筋肉之类,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纵然也诉诸感性观照,也进行生动鲜明的描绘,但是就连在这方面,诗也还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只为提供内心观照而工作。 什么是诗的构思方式呢?诗的构思方式是内心体验。黑格尔说:“诗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现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蕴,我们就应该要求诗人对他所表现的题材也有最深刻最丰富的内 心体验。”诗人必须从内心和外表两方面去认识人类生活,把广袤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吸收 到他的自我里去,对他们起同情共鸣,深入体验,使它们深刻化和明朗化。所以,诗人写诗虽然并不是每首诗都在写自己。但是,每首诗都由自 己去写——就是通过自己的心去写。遵循这个构思方法,在写作抒情诗时,由于抒情的真正源泉就是创作主体(诗人自己) 的内心生活,诗人应该只表现单纯的心情和感想之类,而无须就外表形状去描述具体外在情境”
诗歌构思的过程包括以下的内容:
(1)提炼诗情。就是从一般感受中寻觅显示一般感受的独特感受,从共同感受中寻觅表现共同感受的具体感受。
(2)选取角度。抒发诗情应选择合适的角度。一般地讲,有两个大角度,一是直抒胸 臆,诗人直接站出来抒情,用这个角度写诗,应忌空泛,要创造出鲜明的个性化的诗人形象,否则容易直露。另一个角度是象征寄托,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景写感。
(3)布局谋篇。诗的开头、结尾怎么写,各部分之间如何组成有机的整体,需要认真考虑。这就要思索在这首诗中,我用什么把诗情串连起来一般抒情诗,总是以情绪(感情)的变化的层次来贯穿的。
(4)锤炼语言。语言是诗的表现的最重要因素。在构思过程中极为重要,这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
写诗应该重视诗歌构思的技巧。郭小川主张:“没有新的构思,没有新的创造,就不要 动笔”。因此,构思必须做到:新、奇、巧。总结前人的经验,有一些技法是可以借鉴的。
如:象征构思,辐射构思,“道具”构思,借代构思,命题构思,矛盾构思,虚拟构思,反 意构思,侧面构思,对比构思,对话构思,等等。

————————————————————————————————————————
*诗歌的语言

诗实际是一种语言”、“作为诗的观念的传达手段,文字这个因素也和用在散文里的表现有所不同,它在诗里本身就是目的,应该显得是精炼的。”“诗也不能停留在内心的诗的观念上,而是要用语言把意造的形象表达出来。在这方面,诗又有两种事要做:第一,诗必须使内在的(心里的)形象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诗用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
诗的根本语言是意象语言。意象是具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意象语言具有直觉性、表现性、超越性等特点,它更应该符合诗人主观的感觉活动与感情活动的规律,而不是客观的语法规律。这是诗性语言与实用语言的本质差别。所以,诗歌这种艺术无法以日常实用语言为媒介。
诗人只有对实用语言加以“破坏”、“改造”,如艾略特所说那样“扭断语法的脖子”,才能使之成为诗的语言。为此,作诗必须研究诗的语言修辞,也就是要掌握诗的语言的表现手法。诗的语言表现方法主要有:比喻,起兴,借代,反衬,象征,通感,矛盾修饰,虚实组合等。 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修饰方法,它们都有助于诗情诗意的表现。习作者唯有通过阅读、研究和多写才能掌握诗的语言修辞技巧。 写诗,不仅要重视修辞,还要重视词句锤炼。古今的著名诗人都注意诗句的推敲和锤炼。 诗句的推敲,决不是单纯的形式技巧问题,它与诗意、诗味,和表现诗的主题密切相关。像“黑夜过去了就是光明”这样一个意思,如果平白地直说出来,会令人觉得淡然无味,臧克 家反复寻思,最后才把它写成:“黑夜的长翼底下,/伏着一个光亮的晨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