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效课堂,使学生自主探究

如题所述

如何提高高效课堂,使学生自主探究
主动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我要学,即自觉自愿学,积极主动地学。《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标志着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心由“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乐于探索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和改革进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今年的5月份,我积极申请课市级小课题“小学语文课学生自主探究案例研究”,课题立项后,我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以及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我撰写了开题报告,并根据指导专家意见及时修订了开题报告,明确了本次课题研究的意义、范围、方向、基本内涵,提出研究的步骤和举措,使本次研究方向明确,实施操作具体。经过学习我认为教学一方面要交给学会必要的知识,要让学生有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更应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快乐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教给他们”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训练他们的科学思维,因此我确立“激发兴趣、高效学习”和“鼓励合作、质疑问难”为子课题,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一、热爱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
《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
生是激励学生高效进行各种学习的动力,心理学认为,宽松的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传统教育下,由于受师德尊严的影响,师生缺少互动交流,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要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次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包容每一个幼稚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质疑探究的心里自由,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养成敢于质疑探究的习惯。进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敢于发现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把自己的思维用较准确、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思想认识到位,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
1、留出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在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
3、把鼓励带进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激发学生探究的意念与兴趣,没有固定的模式,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教师只有突破固有思维,在准确把握文本的前提下大胆开放课堂,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才能使其享受到语文的灵动与诗意,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在实践中我常采用下列方法。
1、导入激趣,引导学生。
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得以激发。情境渲染无疑是课堂的最佳激趣方式,引用一例在教学《草原》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们欣赏过美丽的黄海,将要到达无边的大草原,同学们先请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同学们在悠扬的歌声中,兴趣盎然。我便趁势激趣质疑:你们愿意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看看吗?你们想到那儿去了解些什么呢?这样的质疑,学生的主动性迅速被调动起来,他们阅读也有了明确的目标,自己的感情也将融入到阅读中。
2、课内寻趣,互动生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要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创造条件,不断探索发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主动参与意识,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以丰富的情感表达艺术牵动学生,使之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兴奋、追随的状态。例如在教《黄山奇石》第二课时,学生归纳出黄山奇石的几种命名规律后,个个兴趣浓厚,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让学生为黄山奇石改名,要求名字既体现景物特点,又给人以美感,还要富有吸引力,学生兴趣大增,妙语连珠。“猴子观海”被改成了“猴子看海”、“猴子望海”、“猴子赏海”、“猴子眺海”,接着我让学生比较“看”、“望”、“赏”、“眺”与“观”之间的区别于联系,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只有“观”和“赏”才能突出猴子对云海的着迷等等。学生活用文本,不知不觉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也深入了许多。
3、美读吟诵,打牢根基。
课堂即阅览室,是学生可以自由读书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我采用“自由读”、“想象读”、“有个性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要求学生“眼里有神情,脸上有表情,语气有感情。”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中读出收获,在充满激情的朗读中读出情趣,在自由阅读中读出个性,真正让学生与课本对话、互动交流。
4、课外研趣,自主探究。
课外是课内的先声和延伸,课内是课外的演奏与开发,只有紧紧抓住教材,联系生活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教《海伦·凯勒》在结束新课前,我布置了一份作业: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都被海伦·凯勒那种超越苦难、战胜自我的精神折服,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像海伦·凯勒一样的人,请课下收集这方面的人物资料,我们将在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课后,学生十分投入,搜集了许多名人和身边身残志坚的事迹。整整一堂课学生侃侃而谈,完全沉浸在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境界里,学生的情操得到了提升,思想得到了净化,知识得到了拓展。
三、提倡小组合作,鼓励质疑问难。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顾问”等多种角色,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待转化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科学合理的分组,分组应注意这几个原则:(1)注意学生间的性格特点,形成优势互补;(2)注意学生间的知识层次差异;(3)注意学生间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4)注意学生间智力水平的差异。总之,只有充分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科学合理分组,才能使各成员真正动起来。
2、培养小组长,小组活动要收到最佳效果,培养小组长是关键,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小组长,并一改过去教师指认的办法,有同组内的小朋友推荐,并适当引进竞争机制,每周评议一次组长。
3、注重倾听,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易兴奋、善表现,但最最缺的就是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为此,我们注重“听”能力的培养。(1)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听”的习惯,例“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啊!”,“你把xx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啊!”。
(2)借技能训练,培养“听”的习惯。例一节课上,教师要求学生运用的合作技能是“注意倾听”,那么手势、表情、姿态等这些动感语言将充分发挥作用。例: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宝宝”同桌相互合作学习。那就可让学生做到“你读一遍给他听,他读一遍给你听,读的时候声音小一些。如果读错了,告诉他,如果全对了,那就朝他笑笑。”这样的效果比两个人一起读一遍的效果要好得多。
4、以探究学习为主线,诱发创造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通过质疑问难把学生带到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由此其发起探求知识的欲望,诱发其创造性思维。①、引导学生多方位探究,学会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并尝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求异思维,只有这样训练,学生才能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听客”,而成为主动求知的“主人”,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②、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学生独特的见解,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反映。”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在知识的组合创新中提高思维质量,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冲破教师和教材的既定结论,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当然,由于学生年龄,阅历和知识的广度,深度的局限,难免会出现幼稚和偏差。对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允许学生出现偏差,切忌粗暴地对待他们,拒绝他们寻根求源的积极性。
总之,我以“激发兴趣、高效学习”和“合作学习、质疑问难”为教研子课题对新课程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了深入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课堂中能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独立性人格,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把自己的思维用较准确、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一是合作学习时,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发展,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无法跟上集体的快节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可能越拉越大,两极分化问题如何解决;二是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增强了,但跳跃性大,学习不够扎实细致。面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教学教研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探索,使问题得到更好,更巧妙地解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