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考纲

如题所述

金融学复习提纲

2011年12月

教材课后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为什么说货币的出现降低了交易成本?

人类早期社会,交易方式以物物交换为主。这种交易方式存在许多缺陷,使得其交易成本不断上升。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们为了寻找交易对象而不断发生的搜寻成本 二是将资源用于迂回交易所失去的其他方面投资收益的机会成本 三是进行交换时的直接成本上升。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货币本质所作的表述?

马克思从货币的起源对其做了表述,认为货币无非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反映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1)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或银行券作文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而后来,美国停止向各国央行兑换黄金以及黄金非货币化政策的推行,信用货币制度被广泛接受。(2)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纸币由政府授权央行发行,被法律赋予无限偿还能力,具有强制流通性质。政府只规定币值,不规定对金银的比价。纸币不能兑现,且发行由央行控制,不受金银约束。(3)它意味着货币供应量不受金银的控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当调节。纸币不与定量的金属相联系,其外汇汇率也不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但是通货膨胀问题也常常困扰着各国政府和人民。

第二章

试述信用的主要形式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经济主要的两种形式。典型的商业信用形式是工商企业以赊销的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是现在信用制度的基础。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形式,以存放款、贴现等多种业务形式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所进行的借贷行为,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其一同构成现代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此外还存在国际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和民间信用等多种形式。

试述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1)对经济的润滑和增长作用。 商业信用直接服务于商品生产和流通,保证并加快了其过程的流畅,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供求双方直接见面,加强和协调企业间的联系,促进产需平衡。(2)调剂企业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也是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最简单方式。(3)商业信用的合同化,使自发的、分散的商业信息有序可循,有利于银行信用的参与和支持,强化市场经济秩序。

局限性:(1)严格的方向性 商业信用是企业间发生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严格受商品流向限制。(2)产业规模的约束性 商业信用所能提供的商品或资金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基础的。(3)融资期限的短期性 商业信用提供的主体是工商企业,其资金并不能长期被他人占用。(4)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商业信用由工商企业相互提供的,某一环节的中断,会导致整个债务链条的中断,引发债务危机。(5)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 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自发分散的进行的,国家难以直接控制盒掌握规模和发展方向,估计不足时容易引起信用膨胀,估计过高会引起通货紧缩。

银行信用为什么会取代商业信用,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由于商业信用存在着种种缺点不足,因此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资金和资源的配置与布局,也不能满足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和合理布局的需求,故而不能成为现代信用制度的中心。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形式,以存放款、贴现等多种业务形式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所进行的借贷行为,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的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银行信用的主体和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企业、政府、家庭和其他机构,债权人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一方面,它能有效聚集社会上的游资,集聚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游离称呼的暂时闲置的资本和货币所有者的货币资本,并把社会各阶层的货币储蓄也转化为资本,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上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银行信用是以单一的货币形态提供的,可以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提供方向上的局限性。(3)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主体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信用活动中只充当信用中介。银行向借款者提供的货币资本大部分来自于吸收存款。储蓄等方式从社会各部门取得。银行作为闲置资本的集中者而非最终使用者,它必须通过贷款或投资运用到社会再生产的需要方面。(4)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它是一种独立的借贷资本的运动,可能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一致。

第三章

单利 复利的概念

单利就是借贷期内分段计算利息时只计本金利息,利息的部分则不再计息。复利则将上期利息并入本金统算计息。

利息的基本形式的复利,因为单利法的优点在于计算简单,但没有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而复利法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较单利法更为科学。

影响利率的关键因素

主要因素有:(1)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利息来自于利润,是其一部分。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2)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借贷资金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亦受供求状况的影响。当借贷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会提高,贷者得到较多的利润。反之,当供大于求时,利率下跌,借者可以付出较少的利息。(3)经济周期。一般情况下,利率水平主要由平均利润率和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但在经济出现明显的危机时期,大多数企业为了生存,迫切需要大量资金,对资金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同时,存款人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不愿存款,于是供求关系矛盾突出,利率猛涨。而危机过后的萧条时期,工商企业有大量结余资金,资金供给较大,而同时,由于不需要扩大再生产,资金需求较小,于是造成利率下降。(4)物价水平 借贷资金体现着与物价水平直接联系的货币购买力。就借者来说,当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如果名义利率不变,等于实际利率下降了,归还时相当于减少了实际归还的货币量,从中得到好处,而贷者,则是损失。(5)经济政策 由于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很大,各国政府都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货币政策的目标,通过央行制定的利息率影响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速度。(6)其他影响因素 国际市场利率水平。银行经营成本、利率管理体制等交错在一起影响着利率的变化。

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有哪些理论解释?

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违约风险相同,但期限不同的金融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1)预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应等于现行短期利率和未来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值。(2)市场分割理论认为 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是完全独立和分割开的,因此各种期限的债券的利率完全由该种债券的供求关系决定,不受其他期限债券收益率的影响。(3)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综合了上述两种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这种债券到期前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加上这种债券随供求变化而变化的期限升水。

简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社会公众愿意持有货币资产的一种心理倾向。凯恩斯认为:(1)利率是一种纯货币现象。他认为,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利率是由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来决定,其变动是供求关系变动的结果。(2)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关系,其中,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由央行控制。而货币需求是内生变量,有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所决定。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资产,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3);流动性偏好有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投机动机与利率成反比。(4)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流动性陷阱,货币需求无限大。

第五章

比较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优点和缺点
资金盈余部门将资金提供给资金短缺部门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金融,通过金融市场,购买资金短缺部门直接发行的证券;二是间接金融,资金盈余部门将钱交给金融中介机构,再由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融通给资金短缺部门。

直接金融的优点:(1)快速融资(2)促进投资(3)多种信用形式发展(4)分散筹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风险(5)提高资金使用率

缺点:(1)资金供应者风险大(2)融资规模受限(3)在金融市场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直接金融证券的流动性弱,变现能力较低。

间接金融的优点(1)灵活方便(2)安全性高(3)流动性强(4)规模大,资力雄厚 缺点是(1)间接金融的局限 首先,资金供需双方的直接联系被割断。减少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的关注和筹资者对使用资金的压力和约束力。另外,中介机构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增加了筹资的成本。(2)以间接金融为主的弊端 首先,投资与储蓄的期限结构严重错配,同时金融风险的分担机制也不对称,银行要承担其贷款违约的风险。另外,银行贷款的发放存在着放大经济波动的倾向:当经济扩张时,银行贷款可能迅速膨胀,使经济过热。而在经济紧缩时,银行贷款加速收缩,加大经济的紧缩程度。

比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及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主要功能是保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以便随时转换成现实的货币。货币市场一般没有正式的组织,所有的交易特别是二级市场的交易都是通过电讯进行。市场交易量大是货币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

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两部分。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区别在于:(1)期限的差别(2)作用的不同(3)风险的不同

比较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试述其联系

初级市场是交易以前未发行过的新证券,又称为发行市场,主要功能是筹集金融资本以支持建筑、设备与存货的新投资。二级市场交易已发行证券,又称为流通市场。主要为证券投资者提供流动性,将金融工具转变为现金的渠道。

二级市场的交易量远大于初级市场,但不支持新的投资。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紧密相连,二级市场是初级市场的重要保证,为金融资产提供流动性,吸引投资者。而初级市场是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一级市场的发行,二级市场的证券买卖无法做起。

第六章

货币市场的工具种类和特征

货币市场工具包括:短期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票据、回购协议。特征有: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较低

股票市场价格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

股票市场价格以股票的内在价值为基础,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而股票的内在价值是根据现值理论,将股票收益折现后算出来的。

影响价格的因素包括:(1)宏观政治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经济景气循环、利率、财政收支、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等等。(2)公司所处行业。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前景好,对投资人的吸引力就大。反之,投资收益率就低。(3)经营状况 公司经营效率和业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利和获利能力,因此公司的经济状况也是判断股价波动的一个关键。(4)心理因素 大多数人对股市持乐观态度,会促使股价上升,反之则下跌。

比较股票和债券

区别:(1)发行主体不同。 无论是国家、地方还是企业都可发行债券,而股票只能是股份制企业才可发行。(2)收益稳定性不同 债券在购买时利率已经确定,到期就可获得固定利息。股票一般在购买前不确定股息率,股息收入取决于股份公司收益和股利政策。(3)保本能力不同。债券到期可收回本金,而股票投资后本金不能赎回。(4)经济利益关系不同 股票和债券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有价证券,两者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债券代表的只是对公司的一种债权,股票代表的是对公司的所有权。权属关系不同,债券持有者无权过问公司的经营管理,而股票持有者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

主要有:(1)债券市场的供求关系。当债券市场供大于需时,债券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涨。(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快速发展时,债券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则上升。(3)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没有相应的补贴措施,对票面利率固定的债券需求减少,债券价格下降。反之,则价格上升或稳定。

其他如财政收支状况、货币政策也会影响债券的价格。总之,债券的价格以其未来收益为基础,受一系列因素影响,并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第九章

结合中国货币制度,说明信用货币的特点

(1)强制充当一般等价物。信用货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以国家信用担保而发行,并强制流通。信用货币在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行使货币的各种职能。(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从本质上说,信用货币的基础是市场上有内在价值的可支配商品。信用货币是发行银行的一种负债。(3)信用货币是管理货币 国家授权央行垄断纸币的发行权,并用法律形式规定央行发行的纸币时法定货币,在我国有无限清偿能力。

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因素

主要有:(1)原始存款(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3)超额准备金 (4)现金损漏 (5)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

二级银行体制的特点

(1)央行不直接与个人和企业发生业务往来,一般与商业银行有直接的资产负债业务,然后由商业银行办理与个人和企业有关的业务。(2)央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权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信用的特殊企业,只有信用中介和创造信用的职能,没有现金的发行权。虽然央行有权发行货币,却不直接与个人和企业发生业务来往。(3)央行通过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进行一定的管理。商业银行能够提供的存款货币的能力要受央行的约束。(4)存在存款创造机制 央行负债放大的过程就是存款派生的机制,它的存在使得货币供给收到央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行为的影响。

在二级银行体制下,央行的资产业务规模和基础货币的数量决定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规模和存款货币的数量,前者变动在先,后者随之发生变化。

央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如何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

(1)根据资产负债表编制原理,其各项目的变动,决定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存款数额。(2)央行资产业务的增加,导致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反之则减少。(3)央行负债项目的增加,将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第十章

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分析其政策含义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表示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虽能生利却难变现的资产,这一流动性偏好便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他认为货币供给不仅通过价格的变动调节货币需求,还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动来调节。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并非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是明确货币需求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其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在长期中,货币需求必定随恒久性变收入的稳定增加而增加。他认为现金余额的变换将影响广义的资产和利息率,从而将货币数量的变动传导至对产成品的需求上。

政策主张:凯恩斯提出国家可以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鼓励企业家扩大投资,以增加就业和产出。弗里德曼主张采用稳定货币供应的货币政策,以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原因。

根据乔顿模型,试述影响货币供应的因素

(1)狭义货币的货币乘数 在只考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不懂啊亲。。。

金融创新对货币定义和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

(1)金融创新对货币定义的影响,在于他改变了作为交换媒介的资产和具有高度流动性资产的构成(2)金融创新的品种具有交换媒介的功能,它们的出现,使得M1和M2层次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扩充。这些工具往往既有交易媒介的功能,又有一定的支付能力(3)金融创新不仅丰富了各层次货币的内容,使得每一层次货币包含的种类大大增加,而且还提高了货币的流动性,使得各层次之间原本较清晰的去分界线日渐模糊。(4)金融创新对货币层次的划分的影响,也使得个层次货币与经济运行之间的联系有所改变,使央行货币供给调控的重点不断转移。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的含义和类型

定义: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通常是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较明显的上涨过程。需要明确的是:(1)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物价“持续上涨”的一个过程。(2)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局部性的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不能被视为通货膨胀。(3)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较大幅度的上升。(4)通货膨胀是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其充分条件是货币发行过多,必要条件是物价上涨。

类型:按市场机制是否发挥作用,可分为显性通货膨胀和隐形~

按价格上涨的速度,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胀和恶性通胀。

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深层次原因

各国不同时期通胀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

常见的通胀深层次原因有:(1)需求拉上论 需求拉上型通胀是指由于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社会总供给,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胀类型。(2)成本推进论 该理论认为,通胀的根本原因不是总需求过度,而是总供给方面的生产成本上升所引起。(3)供给混合推动论者将供求两方面综合起来,认为通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共同起作用的。(4)结构型通胀的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或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间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物价上涨。(5)预期型通胀是指人们在膨胀预期的心理作用下,对通胀进行预期,并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护自己免受损失

通货膨胀对产出、就业、财富再分配的影响

通胀对产出影响,主要的观点有三种:(1)促进论 认为现实经济中通常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使得实际产出低于潜在的产出,因此实施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能使物价在上升同时有效促进产出的增长。(2)促退论 认为虽然通胀在初期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从长期来看,通胀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降低效率,阻碍经济增长。(3)中性论 认为通胀对经济增长实际上无任何影响,两者间无必然联系。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如何选择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一般性政策工具有哪些,作用机制分别是?

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第十三章

外汇的特点及汇率的种类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四大项目

决定适度外汇储备量的因素

打的我快瞎了 O__O"… By po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