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鱼和什么鱼可以混养?

如题所述

河豚单养比较好,因为河豚的食性杂,以鱼、虾、蟹、贝壳类为食。

河豚的齿为愈合齿,呈鸟喙状。若身体相互接触或密度过高时,有疯狂厮咬的习性。河豚始具相互残食的体长为5 毫米左右,此时其齿已初步形成。

河豚普遍分布在世界各地北纬45度至南纬45度之间的海水、淡水等水域。大多数四齿鲀科以及箱鲀科的河鲀,分别具有剧毒河豚毒素及箱鲀毒素。依品种分布于内脏、肌肉、血液、皮肤等等不同部位,毒性并随季节有所变化。

河豚肝最毒,但富含ω-3脂肪酸,而且味道可口,1975年日本传奇歌舞伎演员八代目坂东三津五郎吃了四份河豚肝,中毒身亡,日本政府之后便下令禁吃河豚肝。中国大陆也一度禁止市场上的河豚销售,直到2016年年底方有限度解禁。

扩展资料

河豚的体型浑圆,主要依靠胸鳍推进。这样的体型 虽然可以灵活旋转,速度却不快,是个容易猎取的目标。因此,河鲀演化出了迥异于一般鱼类的自卫机制。

河鲀受到威胁时,能够快速地将水或空气吸入极具弹性的胃中,在短时间内膨胀成数倍大小,吓退掠食者。棘鲀科的刺河鲀身上甚至带有刺,膨胀时全身的刺便会竖起,令掠食者难以吞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河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河鲀,俗称“河豚”。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河鲀体呈圆筒形,具有众所皆知的圆滚滚身躯,一般体长在100~300mm左右,大的可达630mm以上。上下颌骨与牙愈合成4个大牙板,体长可达1.1M。背鳍1个,无腹鳍。无鳞或有小刺。有气囊,能吸气膨胀。种类很多,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它们在水中吹动水和空气,使泥沙飞起,然后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因为牙齿和颌骨很坚硬,所以连极硬的贝壳也能咬碎。全体椭圆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吻短,圆钝;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颌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唇发达,下唇两端向上弯曲在上唇的外侧。眼小,鳃孔小,为一弧形裂缝,位于胸鳍的前方,体表密生小刺。背鳍位置很后,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后端平截。体背灰褐,体侧稍带黄褐,腹面白色;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
每年3月由外海游至江河口的咸淡水区域产卵。唯有暗色东方鲀一种成群溯河进入淡水,5~6月在江河中有产卵;怀卵量一般在4~5万粒间。秋季水温下降,开始降河,和其它种类一样游向深海区,12月初返回深海区越冬。当年出生的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长大至性成熟后再复进入江河产卵。进入长江的河鲀于4~6月,在中游江段或洞庭湖、鄱阳湖中产卵。
食性
河鲀的食性杂,以鱼、虾、蟹、贝壳类为食,亦食昆虫幼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状藻类。在生殖洄游期间一般很少摄食。
自卫
河鲀的体型浑圆,主要依靠胸鳍推进。这样的体型

相关图片 (9张)
虽然可以灵活旋转,速度却不快,是个容易猎取的目标。因此,河鲀演化出了迥异于一般鱼类的自卫机制。河鲀受到威胁时,能够快速地将水或空气吸入极具弹性的胃中,在短时间内膨胀成数倍大小,吓退掠食者。棘鲀科的刺河鲀身上甚至带有刺,膨胀时全身的刺便会竖起,令掠食者难以吞食。
由于河鲀的食性杂,以鱼、虾、蟹、贝壳类为食,亦食昆虫幼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状藻类。在生殖洄游期间一般很少摄食。所以尽量不要与鱼混养为宜.
第2个回答  2023-08-08
河豚鱼可以和多种鱼混养,比如金鱼、热带鱼、龙鱼、灯鱼、彩虹鱼等。此外,河豚鱼还可以和性格温和、体型和习性相似的鱼类混养,比如泡鲀属(Pao)、叉鼻鲀属(Arothron)、溪鲀属(Dichotomyctere)、方头鲀属(Colomesus)、龙脊鲀属(Carinotetraodon)、金球鲀属(Auriglobus)和东方鲀属(Takifugu)等。
需要注意的是,河豚鱼与观赏鱼混养时,要考虑到混养的鱼类是否可以接受河豚鱼的生活习性,以及是否能够和平相处。同时,在喂食时要注意避免河豚鱼攻击或吞食其他鱼类。
第3个回答  2014-07-22
河豚最好跟观赏鱼养在一起,最好别跟吃的鱼一起养,毕竟它是有毒的追问

宅对其宅观赏鱼有伤害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