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理

如题所述

  阿伏加德罗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英文名:Avogadro's Hypothesis)主要说明: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是指所含分子占据的空间,通常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气体所含分子数确定后,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
  推论
  (1)同温同压下,
  
  (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2)同温同体积时,
  
  (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
  
  (4)同温同压时,M1/M2=P1/P2
  (气体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又决定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当温度、压强相同时,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微弱,可忽略),故定律成立。该定律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推断未知气体的分子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阿伏加德罗定律认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1811年由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假说,后来被科学界所承认。这一定律揭示了气体反应的体积关系,用以说明气体分子的组成,为气体密度法测定气态物质的分子量提供了依据。对于原子分子说的建立,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04
阿伏加德罗定律

1805年,盖·吕萨克(Joseph 1ouis Gay-Lussac)在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气体反应体积间的关系时,发现了气体定律:当压强不变时,反应前的气体跟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间互成简单的整数比。

这一定律的发现,引起了当时许多科学家的注意。贝采里乌斯(Jons Jacob Berzelius)首先提出了一个假设:在同温同压时,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由此可知,如果在同温同压时,把某气体的质量与同体积的氢气的质量相比较,便可以求出该气体的相对原子质量。但是,有一系列的矛盾是这种假设所不能解释的。例如,在研究氢气和氯气的反应时,假设同体积的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那么,1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氯气绝不可能生成多于1体积的氯化氢。但是,在实验中却得到了2体积的氯化氢。在研究其他反应时,也出现了类似的矛盾。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Amedeo Avogadro)在化学中引入了分子概念,提出了阿伏加德罗假说,即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根据这个观点,阿伏加德罗完善地解释了盖·吕萨克的气体反应定律。例如,1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氯气化合,之所以生成了2体积的氯化氢,是由于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氯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它们相互化合就生成2体积的氯化氢。

阿伏加德罗假说不仅圆满地解释了盖·吕萨克的实验结果,还确定了气体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开辟了一条确定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新途径。但是,这个假说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公认。当时,化学界的权威道尔顿(John Dalton)和贝采里乌斯反对阿伏加德罗假说,他们认为由相同原子组成分子是绝不可能的。

在19世纪60年代,由于意大利化学家康尼查罗(Stanis1ao Cannizzaro)的工作,阿伏加德罗假说才得到了公认。现在,阿伏加德罗假说已经被物理学和化学中的许多事实所证实,公认为一条定律了。

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我们可以做出下面的几个重要的推论:

(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3)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反比。

(4)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5)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第2个回答  2007-10-04
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推论1: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物质的量之比(=所含的分子数之比)
T、P相同:V1/V2=n1/n2(=N1/N2)
推论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
=摩尔质量之比(既式量之比)
推论3:同温、同体积,气体的压强之比=分子数之比
推论4:同温,同压,同体积条件下,不同气体的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
推论5:同温同压同质量,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推论6:同温同体积同质量,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就是一个公式:PV=nRT(P压强 V体积 R常数 T温度),及其变式:PM=ρRT(P压强 ρ密度 R常数 T温度)的应用
不明白就说

比如说推论1:同温同压,:PV=nRT可写成V/n=RT/P(常数)
所以不同的气体:V1/n1=RT/P,V2/n2=RT/P
V1/n1=V2/n2
V1/V2=n1/n2
推论2:同温同压由:PM=ρRT,M/ρ=RT/P
所以不同的气体:M1/ρ1=RT/P,M2/ρ2=RT/P
M1/ρ1=M2/ρ2
M1/M2=ρ1/ρ2

阿伏加德罗常数之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值是指12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6.02×1023这个数值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两者是有区别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不是纯数,其单位为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可用多种实验方法测得,到目前为止,测得比较精确的数据是6.0221367×1023mol-1,这个数值还会随测定技术的发展而改变.把每摩尔物质含有的微粒定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而不是说含有6.02×1023,在定义中引用实验测得的数据是不妥当的,不要在概念中简单地以"6.02×1023"来代替"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之二
12.000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因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而得名,具体数值是6.0221367×1023.包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mol.例如1mol铁原子,质量为55.847g,其中含6.0221367×1023个铁原子;1mol水分子的质量为18.010g,其中含6.0221367×1023个水分子;1mol钠离子含6.0221367×1023个钠离子; 1mol电子含6.0221367×1023个电子.
这个常数可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例如电化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各不相同,但结果却几乎一样,差异都在实验方法误差范围之内.这说明阿伏加德罗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数据.现在公认的数值就是取多种方法测定的平均值.由于实验值的不断更新,这个数值历年略有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公认的数值是6.023×1023,1986年修订为6.0221367×1023.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