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苏联人发明一种火炮,名字非常浪漫,但德国人称其为死神吗?

如题所述

在二战时期,各种兵器发展极为迅速,如坦克、飞机、大炮和航空母舰等等,而其中以德国、苏联和美国的军工发展最为迅速;德国的军工就不说了,那是最顶尖的存在,美国的军工是依靠强大的基础工业实力,而苏联,则是正儿八经的实用主义者。



或许苏联的军工论高精尖程度比不上德国,但是已生产,且并不弱于德国太多,关键是故障率极低,让德国吃了很大的亏;苏联也是奉行大炮主义的国家,在大炮的研发上,虽然没有德国出名,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现在来说的这门大炮就是其中之一。

完整的说,这门火炮应该叫火箭炮。话说啊,这苏联火箭武器的研制里程可以追溯到沙俄时代;一战爆发后,苦于飞机装备的武器威力不足,俄国人便想在飞机上安装大威力的航空武器。但是这大口径机枪和机炮的重量和后坐力太大,难以在简陋的战斗机上安装。



聪明的俄国工程师想到了航空火箭;但是由于不信任自己的技术,俄国高层未能允许工厂开发航空火箭弹。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很早就在在航天火箭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经过不懈努力,苏联设计师先后研制出了可以稳定飞行400米的固体火箭,射程1300米的火箭弹,以及РС-8282毫米和РС-132132毫米航空火箭弹。

苏联飞行员曾使用РС-82火箭弹在哈拉哈河狠狠地教训了骄横的日本人。而炮兵用的火箭弹时间上就是根据以上这两种火箭弹发展而来的。并最终在1939年3月,БМ-13-16试制成功,它的发射架也是工字型的,在上下可分别挂1枚火箭弹。这样БМ-13总共可以携带16枚М-13132毫米火箭弹,发射架拥有左90度-右90度的方向射界。



苏联军方随即对其进行了各项严格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БМ-13特别适合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由于БМ-13是自行的,因此也适合打击突然出现的敌军以及与对方进行炮战。不过由于火箭炮发射时,烟尘火光特别明显,且完全没有防护,因此它不适合在敌炮火威胁比较大的地域里作战。

这门兵器一经面世,便被苏联方面列为军事绝密,由于极端保密,连炮兵连的人员都不知道火箭炮的正式名称。但是炮架上有一个К字,便爱称其为喀秋莎。当时斯摩棱斯克防线危如累卵,于是独立炮兵连奉命前去援助,7月14日,7门喀秋莎隔着奥尔沙河,发射了112枚火箭弹,打击了对岸德军占领的火车站。



在喀秋莎火箭炮初显神威后,便一直活跃在各大战场上,德国人也被这一神秘武器给吓住了,高层下达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得到喀秋莎火箭炮的原型。但是苏联人对喀秋莎火箭炮的保护也是极为严密,一击即退,就算万一被德军发现了,也会毫不犹豫的自爆毁掉一切,德国人也是很头疼。

直到莫斯科会战期间,德军才首次缴获了一种架在卡车上的火箭发射器后,德国人才了解到苏联的这种秘密武器。只需要一个一个火箭炮连的一次齐射,便能摧毁德军的铁路枢纽和大量军用列车。火箭炮齐射时,像火山喷发炽热岩浆,铺天盖地般倾泻在敌目标上,声似雷鸣虎啸,热若排山倒海之势,不仅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和军事装备,而且给敌人精神上以巨大的震撼。



因而德军内部,又称这种火箭炮为死神,不知何时到来,来了也不知道如何抵挡,生死之间只能看天了,侥幸存活的,放眼四周,那是死寂一片,当初严密的防卫工事,成为一片废墟,很少有人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镇定,因而即便在在喀秋莎火箭炮打击下存活的人,很多也都疯了。

在之后的战争中,苏军利用喀秋莎火箭炮的庞大威慑力和攻坚能力,让德军束手无策,更关键的是喀秋莎火箭炮虽然研制极为复杂,但是生产却是极为简单,在整个二战期间,苏军共造出来了2400门БМ-8系列,6800门БМ-13系列和1800门БМ-30系列火箭炮;乃是苏军在二战时期最大的功臣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6
苏联人发明了一种火炮,名字叫喀秋莎火炮,这种火炮覆盖面非常广,一旦发射敌方阵地便是一片火海,令德国人闻风丧胆!
第2个回答  2021-01-26
是这样的,因为这种火炮的威力十分强大,将德国人打的节节败退。
第3个回答  2021-01-23
那是喀秋莎火箭炮吧。这种炮在二战时消灭了很多德国人,德国人对其痛恨至极,称其为死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