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病已继位之后,为何称自己的爷爷刘据为戾太子?是怨恨吗?

如题所述

“戾”的谥号,未必是恶谥。据《说文》阐释,“戾”的原始含义表现的是动物为了通过一种特殊情境,不得不改变自己本来的状态。引申开去,就有了人在处于困境之时做出了违反原则,打破底线之事的意思,故 “戾”字应取蒙冤受屈之意。

汉宣帝的爷爷卫太子刘据被谥为“戾”,一方面表明群臣对他不服从汉武帝的行为表示难以翻案;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他当时所处的困境,理解他是在非常状态下做出了完全不符合自己性格的举动,排除了他反叛的主观性,这实际上就是为戾太子正名。而且,这样的谥号得以昭告天下,也表明他不是恶谥。于此,汉宣帝接受其爷爷“戾”的谥号,并非是因为怨恨。恰恰相反,就汉宣帝本人来说,这个谥号包含了为其爷爷平冤昭雪的含义。

“巫蛊之祸”发生后不久,汉武帝醒悟太子无意谋反,但鉴于太子与他兵戎相见的事实,以及皇权更迭之际的政治忌讳,汉武帝在其余生也仅仅为太子作了极为有限的平反工作。汉宣帝也是受“巫蛊之祸”牵连被收入郡邸狱的,卫太子的平反问题与汉宣帝的人生道路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不违礼制下,汉宣帝为爷爷卫太子的有限平反

汉宣帝经霍光的拥戴登上大位后,虽然有为其爷爷彻底平反的主动性。然而,终宣帝一朝,卫太子的平反昭雪依然是在一定限度内进行的,谈不上彻底。而且,继承制度上的规矩也迫使宣帝只能如此。大臣们都说宣帝为“孝昭帝后”、可以“嗣孝昭皇帝后”,既然是继承昭帝的基业,那就不容许他以自己的爷爷刘据为正统。宣帝之前的昌邑王被废,其中一条罪状就是:

“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

宣帝应该清楚,假如他首先尊奉自己的祖父,那是自取灭亡。另外,昭帝上官皇后是霍光外孙女,宣帝一旦尊奉卫太子,史良娣就是正统的太皇太后,昭帝上官皇后的地位势必就要降低,这恐怕不是霍光乐于看到的情形。最要紧的还在于“巫蛊之祸”中卫太子与汉武帝刀兵相向的事实,无论怎么解释都没办法超越。宣帝所能做的,只是尽最大可能地从主观动机方面为卫太子开脱罪责。

《汉书·武五子传》记载了卫太子谥号的议定过程,有司奏请:

谥法曰“谥者,行之迹也”,愚以为亲谥宜曰悼,母曰悼后。

《史记正义》将其解释为“不悔前过曰戾”,又进一步解释为“知而不改”。但实际上,这样的解释不大讲得通。卫太子死于巫蛊之祸,人已逝去,哪里还谈得上悔过与否?他是不是“不悔前过”,是不是“知而不改”,后人要作出评判,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卫太子在巫蛊之祸后还继续活在人间。否则,就犯了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强加于逝者主观世界的错误,成了毫无根据的臧否。所以,正如文章开头所述的,“戾”并非恶谥。

为卫太子正名,难免与“嗣孝昭皇帝后”的原则发生矛盾,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到霍光的利益。如果霍光表示反对,刚刚即位不久的汉宣帝不会也不能逆势而上。可以推测,宣帝为卫太子平反的举措应当得到了霍光的支持,这可能也是为了化解不久前霍光废立昌邑王过程中出现的自相矛盾的因素。

汉宣帝是昭帝的孙子辈,有孙子来“嗣孝昭皇帝后”,中间空出来一代,这在汉朝也是第一次,道理上似乎不很通。燕王之子不得立,按照班固的说法,是因为“燕刺王反诛,其子不在议中”。不过,汉宣帝的爷爷刘据不是汉武帝长子吗?不也是犯下谋反大罪的人物吗?他的孙子为什么就可以当皇帝呢?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使得为卫太子公开平反成为必然。

当然,与为汉武帝论定庙乐所引起的激烈争议相比,宣帝为卫太子平反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碍。其原因首先在于卫太子“无辜”,田千秋“讼太子冤”,壶关三老茂上书陈情,汉武帝“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可见,对于卫太子“反叛”之事,社会上弥漫着普遍的同情心态。

其次,汉宣帝是在礼制范围内处理卫太子平反问题的,坚持了“制礼不逾闲”的原则。也就是说,汉宣帝为祖父平反并没有突破相关仪节的限制,他是在不否认昭帝正统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为祖父正名。后来的汉哀帝在继承成帝正统的情况下,又尊其亲生父亲定陶恭王为恭皇,尊祖母傅太后为帝太太后,与太皇太后并立,结果引起朝臣的纷议。参照此例,就能体会到汉宣帝“制礼不逾闲”的做法,易于为群臣所接受。

其三,卫太子平反是汉宣帝、霍光树立“武帝正统”的重大步骤。给武帝议论庙号的时候,公卿纷纷声言“此诏书也”,与盐铁会议时对汉武帝评价负面占优的情形相比,朝臣分明是向相反的立场一边倒了。他们显然明了当时的情势:树立宣帝的正统地位是皇帝本人与霍光的共同追求,他们也能感受到为卫太子平反与树立武帝正统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他们对卫太子平反之事不持异议。

综上,“戾”这个谥号是汉宣帝在不违背礼制的前提下,为爷爷刘据正名的无奈选择,而非是因为怨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1

1.刘琚是汉武帝刘彻早年亲封的太子,巫蛊之案爆发后,皇太子刘琚遭奸佞诬陷,不能自证清白,最后自杀身亡!刘彻当时并没有废除刘琚的太子之位,而且,事后经过详细调查,弄清楚了太子是在江充等人的逼迫的情况下起兵的。所以,下了轮台罪己诏,建了思子台,有了强烈的反悔之意。

汉宣帝恢复李琚太子称号,并没有什么问题,应该说遵从了武帝的意思。至于说,追谥为“戾”,有点名不符实,我觉得宣帝有自己的难处。当然,这不是恶谥,也不是美谥,只是一个平谥而已。“戾”有蒙受屈辱或受到的贬抑 的意思。如《左传》:“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显然,这里,有这一层意思。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提到,“戾,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这里,“戾”字也应取蒙冤受屈之意。

2.但“戾”用于追谥时是不悔前过、不思顺受、知过不改的意思。刘琚死于巫蛊之祸,《汉书·武五子传》:“故皇太子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刘琚的谥号是汉宣帝所追,对于自己屈死的祖父,他断然不会取知过不改的“戾”意。

采用蒙冤受屈的意思更恰当与合适点。但他自己也不能昭示爷爷蒙冤受屈。否则,就是对他曾祖的全盘否定,说明了武帝是暴君才让爷爷受了冤屈,他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放在这,两种意思让聪明的读者自己取其意。

3.如果说“戾”的 象形字义,还有乖张、违背常规的意思。《说文》: “戾,曲也。从犬出户 下。”。秦小篆和《睡虎地简》都是“户”下有一“犬”形。” 。古代犬(类似如狗的动物)均从狗洞穿行,如果犬像人一样从门口出入即被视为违 背常规、不正常。

想来,宣帝联想到江充以下犯上、对太子进行诬陷是乖张、违背常规的、不正常的行为,这个也是让后来人自己意会。毕竟是自己的曾祖与祖父之间的恩怨,如果他刘询挞伐江充,显然有打了曾祖的耳光。

4.刘琚是卫子夫皇后为刘彻生的嫡长子,曾经是汉武帝最信任的儿子,武帝多次出巡都是太子刘琚监国。刘琚处理军政大事的能力 也得到了汉武帝认可。但随着英雄迟暮,汉武帝开始疑神疑鬼起来,因而晚年发生了巫蛊之祸。巫蛊之祸的始作俑者汉武帝本人,他晚上做梦,梦见有有小木头人击打自己。此梦被江充这些小人加以利用,创造了捏造事实、诬陷太子的机会。

并且还处心积虑地阻止太子跟汉武帝父子见面,太子万般无奈、迫不得已才起兵。以后仍不能自证清白,所以自杀了,因而刘据死的好冤枉啊。所以:刘询取蒙受屈辱的意思可能性更大!其它的两种释义留给后人思索!

第2个回答  2020-12-23
不是。因为汉宣帝他成为了皇帝,而他的爷爷刘据生前只做过太子,不好追封他为皇帝,只好封他为戾太子。
第3个回答  2020-12-23
不是,你的理解错误了古代戾这个字的意思,这个字在古代不是贬义的,你不能想当然的理解。
第4个回答  2020-12-23
相信这位在民间长大的皇帝定是有自己的难处,这种谥号不是皇帝自己能定的。即使后来发生再多的事,终究是自己的爷爷。再说刘据并无罪,只是万年时的刘彻多疑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