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淤泥里挖出的漕船,破解了明朝哪些谜团?

如题所述

漕运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运输方式,主要指利用水路调运粮食等物资。华夏的历朝历代均重视漕运,明朝时的漕运都有什么特点呢?在山东梁山曾挖出的一条明朝时漕运的船只,他就破解了明朝漕运的一个大秘密。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1956年4月,我文物专家在梁山县黑虎庙区馆里乡,发现了一件“神秘”的文物。这天,红光农业合作社第三生产队的村民正在劳动,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村西宋金河厚厚的淤泥里挖藕。有个村民在泥地里挖出来一块大木板。这木板是做什么用的?难道在河底下会有装着宝贝的木箱不成?两名社员操起铁锹一起开挖。可木板越挖越多,宝箱肯定不是了。28天后,村民们竟然挖出了一船古代的沉船。

这艘沉船,经过考古人员的精心修复,我们最终复原出了一条明代的木船。这艘历经沧桑的大船全长21.8米,船身为柳叶形,中部宽3.44米,头部1.9米,尾部1.56米。整艘船都是用南松木做成的,共有13道横舱壁。其中第十,第十一舱为居住舱,上部还有一个高出甲板近1米的舱棚,其他舱均为货仓。船的排水量为32吨,据专家推算,这艘船一次能运载12至15吨物资。这艘船是帆船,但船的桅杆已经不见了,只在第三,第七舱分别各找到一个桅杆的残余部分,其中最高的1.7米。而专家推算,这艘船的主桅杆,至少有14米高。


这艘明朝的沉船,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考研人员经过研究,发现这艘船的舱里,主要装载的是粮草。同时,在第一舱内,还发现了一个铁锚,铁锚上还刻着“甲五百六十号八十五斤洪武五年造字一千三十九号八十五斤重”的铭文。要不怎么说文字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性呢?仅仅这一条铭文,就为我们揭示了这条木船的很多信息。首先,确定这艘船建于明代洪武初年;其次,这艘船不是普通的船,而是一只官方专门用来运输物资的漕船。还有一点,船锚的编号已经到了“一千三十九号”。我们都知道,一艘船不管多大,首锚基本上只有一个,编号排到1039,足以证明,在当时,这样的槽船的数量至少在千艘以上。

此外,还在船里发现了174件文物。值得注意的是,这这些文物中,兵器一类的物品却占了大多数 ,如刀4件,剑1件,矛头2件,箭头20件等。这些武器中,甚至还有一件当时最先进的铜质火炮。火炮长44厘米,口径3.9厘米,上面还刻有“杭州护卫教师……”的字样。不是说是艘普通的漕船吗?怎么有这么多武器呢?原来,这艘沉没的漕船,还向我们透露出了一个明代的秘密,那就是,明初的漕运并不安全。

元末明初,运河漕运非常发达,已经成为中国南北经济的大动脉。仅漕运的船就有几千艘到上万艘,每年的运输量,可以达到400万石以上。可是明朝建国之初,当时的社会还比较动荡。漕运的巨大利益,吸引了盗匪的注意。所以,在明初,漕运既是一项十分挣钱的大买卖,同样又是一项十分危险的行业。明朝政府是怎么做的呢?为了保证漕运的安全,明朝政府在每艘漕船上,都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士兵保护。他们的存在,起到的是保护漕运安全的目的。于是,时隔几百年之后,我们才在这艘沉没的漕船里,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兵器,甚至还有当时最先进的小型火炮。

事实上,因为木船材质的局限性,我国古代的木船,基本上很难保存下来。但这艘出土于山东梁山的明代木船,不仅保存完好,还为我们提示了当时的一段历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